曹知白的《溪山泛艇图》花了几个中午终于临完了,大体效果还行,虽然问题多多。其一:山体过碎。临的时候尽想着老师说的要善于发现山中的矾石才能丰富画面效果。于是拼命找啊找,没曾想这些矾石将山体的整体性破坏了,啥东西都要恰到好处啊。本想再加皴一下又怕远景山体过重;其二:远山与近山的交界处没有亮起来,于是二者有些粘连。也怪自己事先没仔细观察,以为直接用淡墨平涂一下就行;其三是马尾巴树叶子画得过密过实,要疏密相间虚实得当才好;其四是山体右边一簇树下地面过重...怎么越看问题越多,或许明天再调整一下?墨淡了可以加,重了可就神仙都帮不了!
第二天袁老师讲评时并没有指出我自认为的缺点,他针对我的画提出了一个观点:水墨虽然是中国画的灵魂,但初学者不宜过于追求,否者易流俗。我想我之前看画是否过于具象地抠细节,没有那种宏观的角度,这需要一种高度一种胸怀吧?不管怎样,还是先将东西画扎实打好基本功吧!
注:曹知白(1272~1355),元代画家,藏书家。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浙西华亭(今上海青浦)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喜结交文人名士,与倪瓒、黄公望交往最密,常以书画相唱和。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曹知白与无锡倪瓒、昆山顾瑛过从甚密,合为江南称世的三大名士。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袁老师范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