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桥荣记》观感

《花桥荣记》观感

作者: 葱沐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0:33 被阅读0次
《花桥荣记》全体演员合照

2016年10月26日,有幸来到桂林市临桂新区即桂林大戏剧看《花桥荣记》话剧首演。

进入了演播厅,首先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震撼,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第二次那么近距离的看一场话剧,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专业演出的演出。记得第一次看话剧是文学院学生表演的《秋声赋》,看了之后当时就觉得话剧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的是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演员的表演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结束时双手鼓掌的时间超过五分钟,可见演出的精彩绝伦。

一坐入观众席,便从舞台上传来一首歌,这歌是话剧《花桥荣记》的主题曲《回家》,舞台的两边同时出现这首歌的歌词,“那双筷子还在老家筷筒,那碗米粉还在老家碗中,那扇牢门还在梦里打开,那个味道还在老家等我重逢”。多么意味深长的辞藻,余音缭绕回旋不绝,声音好听,耐人寻味,把我们代入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我觉得在话剧开演前放的这首歌很有意思,可以先把我们带入一个神秘的意境,我们的感官编也慢慢地被带入剧中,令我们更能深切的感同身受。

话剧开演了,全场哗然,观众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往舞台上看,舞台的效果很棒,舞美、灯光、剧场布置等等导演和编剧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可见一斑。花桥荣记是台北长春路上的一家桂林米粉店。老板娘的爷爷从前在桂林花桥开的荣记米粉在桂林很有名气,上世界四十年代末她到了台湾,为维持生计开了这家桂林老店字号米粉店。常来光顾米粉店的大多是写外省来的小人物,其中卢先生、秦癫子、李半城均是老板娘的广西同乡。在台北岁月,这些来自桂林、容县、柳州几个广西人物尽管命运起伏多舛,却在他乡同故乡那座华侨和花桥边的那碗桂林米粉。这部剧通过一家桂林米粉老字号的沉浮,表现了在台北居住的广西人对家乡的回望,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乡音、乡情和乡恋。让我感触颇深,好几处潸然泪下,不能自已。第一次触动我泪点的是李半城和秦癫子在花桥荣记门前的起争执的那段,一箱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在柳州的房契,一张一张又一张,不忍丢弃,也不忍出租给别人,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家乡的念念不忘,不舍之情触动人心弦。

演出剧照,马肉米粉的做法,漓江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半城和秦癫子又在花桥荣记相遇,然而他们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曾经是那么身形矫健、健步如飞,现今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老板娘春梦婆由原先从不卖饭菜只卖马肉米粉转变成了各种饭菜都卖,适应大众口味,只为了能生存。这些衰败堕落、物是人非的景象令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可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凉与无奈。李半城和秦癫子的死亡,春梦婆拿出火盆各自烧上他们想要的东西,给他们祝福,送他们回家,这触动了我的另一个泪点。“回不去,回不去,真的回不去了”这句话让人无比心痛,生的时候回不去,死了之后也希望能回到广西桂林花桥边的花桥荣记吃完米粉。此情此景,怎能不落泪?一碗马肉米粉的味道,让卢先生的爷爷难以忘怀,即便是从外地回来晚了,花桥荣记打烊了也得到店里坐坐,闻闻这“味道”,无法自拔。一碗米粉影响了无数代的人们,那种“味道”传承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卢先生,一个将来要做官的人,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从起先最热爱吃花桥荣记的马肉米粉到后来吃着同样店里的米粉却不是当初的味道,从宦官世家沦落到最后变成了疯子······泪点完全抑制不住了,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思念有多狂妄,爱就有多悲凉。导演和编剧虽然没有像小说那样大伏笔的描写卢先生的情感状态与人生历经的沧桑悲凉,但从花桥荣记的老板娘作为引火线,对桂林进行了诗意的表达,花桥、漓江、桂戏、桂花、桂林风情等的桂林文化符号,将人物情感推向了戏剧的高潮。我觉得整部剧改编得很好,能够触发人们内心的那道防线,对桂林文化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离家在外,不能回家的深深乡愁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春梦婆的“回望”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但是他们,直到死了才回得去。整个话剧以春梦婆的三次回望为导线,并在其中穿插了桂剧等的表演艺术,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做工传神见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整部剧增添了更深刻的乡愁之感。春梦婆和几位广西人在台北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戏剧冲突尖锐、紧张,人物性格的鲜明、潜台词与细节的丰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舞台美术、灯光、声响、道具等等这些和谐的整体感,歌曲的意境精心营造合为一体,体现出了一场精美的戏剧艺术。

这次零距离接触话剧的表演,亲眼见证了文学作品的传染力和演员舞台感染力,使我备受震撼,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来表演展出也更能更促进我们学好文学。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符合了人们浅层视觉化的审美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加快了文学作品的普及也让我们熟知和学习。

相关文章

  • 《花桥荣记》观感

    2016年10月26日,有幸来到桂林市临桂新区即桂林大戏剧看《花桥荣记》话剧首演。 进入了演播厅,首先给我们的感觉...

  • 20210108《花桥荣记》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 岁月已过 荣记不再——读《花桥荣记》有感

    因一篇《树犹如此》,我买了本白先勇先生的小说集《台北人》。 数九寒天,窗外阳光明媚,暂且逃离工作,重读《花桥荣记》...

  • 《台北人》- 花桥荣记

    台北人-花桥荣记》十几岁那年夏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故事情节只能记个大概了,述说一干小人物从大陆到台湾的悲惨收场的生活...

  • 哑女

    提起花桥荣记,桂林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荣记不仅米粉好吃,那里的老板娘也俏的很呢。 老板娘只有一个女儿唤作绣绣的,...

  • 那个她,你忘了吗?

    1 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描述了解放战争后沦落台北的大陆客的生活,其中的《花桥荣记》...

  • 读《台北人》——花桥荣记

    花桥荣记,是一家米粉店,从桂林开到台湾,是万万想不到的事。老板娘在台湾开着店的这些年,闭着眼睛都能叫出长春路这一带...

  • 《台北人》——《花桥荣记》之殇

    早年在三毛的散文集里看过白先勇的名字,知道他是个台湾作家,但一直没刻意找他的书来读过。 这次在20世纪华文小说10...

  • 白先勇小说评介|《花桥荣记》:一碟米粉种下的乡愁

    文/王栩 (作品:《花桥荣记》,白先勇著,收录于《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白先勇在《思旧赋...

  •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昨晚我看了新西南剧展的青春版《花桥荣记》,演员们真的是尽心尽力了,整场话剧演下来没出什么大毛病,可谓是一气呵成。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桥荣记》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s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