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决定要通过阅读来改变自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大量的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习惯。
培养好习惯的路上总有那么几天,迷惘期。跑了一段时间的步发现肉一两也没少,开始怀疑跑步到底能不能减肥。早起好久了,也没见发生什么奇迹,开始怀疑干嘛非要起那么早。
阅读也一样。
阅读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即使你曾经把书中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起来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惊喜的。突然就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了,而且想读也读不进去。这就是进入了阅读的倦怠期。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面作者给出了6个阅读倦怠期可以用的方法。
①去见那些能够帮助你读书的人。
②去帮助刚刚开始读书的人。
③读一些成功战胜考验的书
④在家里每个地方都贴上有意义的语句
⑤每天都看看你作为榜样追捧的崇拜者照片
⑥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发邮件。
非常值得一用。比如帮助刚刚开始读书的人,真的可以让你的自豪感爆棚,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但我觉得每个人,不同的阶段,抵抗倦怠期的方法会有所不同的,这里说说我自己刚开始读书遇到倦怠期是如何渡过的。
1、回看笔记——找回信心,发现自己的改变

翻一翻之前写的笔记,不管是电子的,还是书上记的,还是本子上记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写的不好,说明你现在进步了。如果你发现之前写的还挺好的,那就更没理由不相信自己了。
我自己书上的笔记一般是当时看到哪里特别有感触,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本子上的笔记一般是书中重点信息,我的理解的记录,电子笔记一般是看完一本书后的梳理。
每当我再次翻看书中的笔记时,会感觉自己记得好多地方都是废话。看本子上的笔记更多的是提醒和对照,看我这次理解的和上次理解的有没什么不一样的或漏的。看电子笔记则会有一些自豪感,原来自己也可以写这么多字,然后发现不好的再改一改。
2、听听讲书——减轻思考,发现不一样的视角

相对于看书我觉得听书轻松了许多,特别是有些你看不懂的书,听别人一讲,感觉也没有那么难了。
但我自己平时还是看的比较多一些,对于我来说一本书要反复的看、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起来,相对于听,我觉得纸质的会更容易翻看。平时遇到比较想听的课,也会把文字稿打印出来看反复看。
当在倦怠期时听听书还是很好的,这样就减轻了思考的难度,有时还可以看看老师和自己理解的有什么不一样,真又燃起了读书的兴趣。
3、欣赏音乐——放松神经,重回内心的平静

我是近几年才感受到音乐的治愈力,但还是要有所选择的。
如果你是因为觉得感受不到价值,可以听听那种鼓舞人士气的音乐,我自己有时会听听汪峰的歌、雨泉的歌,当然还有其它,原则上就是你听后觉得很受鼓舞就好。
如果你是因为太累了,可以听听那种让人放松的音乐,比如古筝、钢琴曲,让自己放松下来,试着沉浸在音乐里面。
以前我是没发现音乐的力量,有一次,需要在电脑上做一点东西,东西不难,但量比较大,以前弄完就会觉得腰酸背痛,特别累,那次我开着音乐,弄完以后感觉整个人没有那么累了。后来我就试着在不同的状态下去听不同的音乐,发现音乐可以治愈。
4、看看剧——品味人生,感受今天的幸福

看剧前一定一定要选择好,如果成了追剧就比较花时间了。
我是觉得影视剧是通过视觉向我们展现百味的人生,看别人的表情、语言、动作能更直观的感受人生的种种。
我是会选择一个或两个有质量的剧反复。这样看过很多遍,不会贪恋后面的剧情,随时都可以停止,把自己治愈了就可以不看了。像《琅琊榜》《料理鼠王》看了几十回都有。
最后,欢迎交流,说出你阅读路上的困惑,让我们一起因阅读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