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目的
社会效率的目的是否和文化目的一致,取决于以下这些考虑。文化至少是某种有素养的东西,某种成熟的东西;它与粗俗和粗野是对立的。当“自然”等同于这种粗野状态时,文化就是和所谓自然发展一相对立的。如果效率就是狭隘的行动,而不是活动的精神和意义,那么文化就和效率对立。
无论我们称为文化或人格的怎样完全发展,结果都是和社会效率的真正意义一致的。与个性相反的东西就是平庸,就是平均标准。当我们发现特异的品质时,就能形成特异的人格,并对社会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这种个人的贡献超出物质商品数量上的供应。
有人反对人格对社会效率的重大价值,这是严格划分尊卑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高贵者有时间和机会发展自己成为人;卑贱者受到限制,专为高贵者提供外部产品。如果民主主义具有道德的和理想的含义,那么就要求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同时,给每个人发展特殊才能的机会。
效率的目的(像任何其他教育目的一样),必须包括在经验的过程之中。我们不能把效率理解为为别人提供产品,把文化理解为少数人所专有的文雅和修饰。
无论何人,农民、医生、教师或学生,只有知道了他所造成的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内在价值的经验过程的副产品,他才真正的领会了自己的职业。一个二难的问题:牺牲自己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还是牺牲别人,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的情况是:因为两种事情没有一件是能够持续进行的,我们就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两方面交替进行,一个人轮流尝试两件事中的一件事。
但是,这个世界上许多公开声称的精神的和宗教的思想,强调自我牺牲和精神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反对这种生活的二元论,简直没有比这更大的悲剧了!这种二元论已根深蒂固,不易推翻。所以,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达到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
本章提要
一般的或概括的目的,只是研究特殊的教育问题的观点。要检验任何大的目的叙述有何价值,就看这个目的能否迅速地前后一致地转化为另一个目的所提出的进行程序。用这种检验方法研究了三个一般的目的:按照自然发展;社会效率;文化或个人精神财富。每一次检验都会发现,如果这些目的的叙述不全面,就会相互冲突。
所谓自然的活动就是天赋的活动,这些活动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发展。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应该指培养自由地和充分地参与共同活动的能力。虽然这种参与能促进文化的修养,但是没有文化,这种参与是不可能的。文化就是不断扩大一个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的范围,增加理解的正确性的能力,也许没有比这更好的文化的定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