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七夕了。中国的节日在命名上都好像能使人觉出无限韵味。七夕即七月七日的晚上。这个夏天的夜晚,从古到今都被赋予了甜美的色彩、无限的期望和隐约的悸动。
七夕无疑是少女的节日。在通讯和传播技术还不甚发达的古代,“情人”注定是小女孩心中羞于与同伴分享的敏感而又隐秘的话题,故而只能将这些难以絮说的心事在乞巧中讲给“七姐”听。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喜蛛验巧…… 这些习俗恰合小女孩好动爱玩的天性,也就成了七夕的代表性习俗延绵千年。如今的我们或许只能从诗词中或是千古以来依旧明亮皎洁的月光中感受七夕的温度了。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可谓七夕的经典之作。作者借牛郎织女传达了自己的爱情观。虽然牛郎织女相隔遥远天河,但在秋风白露中二人相会的这一晚胜过无数人间寻常夜晚。只要二人真心相爱,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种爱情至上的爱情观放在今天也绝不过时。借由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达爱情观,不啻为一篇既文辞优美又有深度思考的词作。
《乞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相对来讲就十分接地气了,它忠实地描绘了七夕节民间的景象。作者抬头望天,好像看到了牵牛织女在鹊桥相会。家家户户都在月下穿针乞巧,穿尽的红线该有几万条那么多。这首诗的写实手法也使它成为古往今来七夕的代表性作品。
《秋夕》
唐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相比于前两首诗中传达的或温暖或热闹的景象,这首诗恰恰十分凄凉。诗作的主人公是皇宫里的宫女。七夕这一天的夜间,百无聊赖的宫女只能坐在冰冷的石阶上用扇子扑打萤火虫来排解内心的郁抑,看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再联想到自身不幸的身世,凄凉忧郁之感便席卷而来。
这首诗在选材上另辟蹊径,没有描写甜蜜感人的爱情故事,转而将镜头对准了“宫女”这个群体。宫女的寂寞难抑恰恰和宫墙外繁华热闹的民间景象形成对比,更加凸显宫廷生活的艰难无趣和宫女独身一人的凄凉孤寂。
文学作品的妙处不仅在于它可以触动心灵,关键在于即使相隔无尽的时空,它还是可以让你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与温度。而中国诗词更是能用寥寥数语为你勾画出一个富有无限意境的秘境。七夕在即,希望你能和我一样,用诗的眼睛发现、感受、传承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审美,真的很高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