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
唐卡主要有两大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归唐”(gol-thang);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做“迟唐”(vbri-thang)。
◇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唐卡珍品◇
唐卡作为藏族文化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还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至今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内容上,由原来以宗教内容为主扩展到自然风光、现实生活等各个领域。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东方绘画精华的同时,还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瑰宝,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