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冲榨碾坊
我下乡时的生产队在乌龙大山的山冲里,大队有个“东冲榨碾坊”,当时生产队里都是“干打垒”的茅草房,而榨碾坊为当地少见的青瓦灰磚房,青瓦的瓦片乌黑了,长了厚厚的青苔,这厚厚的青苔就是这个榨碾坊历史久遠的见证,一块“东冲榨碾坊”苍劲的颜体招牌,虽然斑驳陈旧了但还是块汉白玉的。牵牛花和什么不知名藤子爬上了他的屋顶。
这古朴和沧桑据说还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是宋代这里有一位考上探花的,在外做了官的人,当年衣锦还乡,看见乡亲碾米榨油要到山下的集镇上去,他体恤民心,捐银500两,请了能工巧匠,顺势利用这大山上的水沟里流淌的水冲击力,而建了这个“东冲榨碾坊”,这个榨碾坊总共有四间房,前坊的两间一间是榨油坊一间是碾压坊,后坊的两间一间是仓库堆放些杂物,还有一间是榨碾坊守护人周老爹的卧室。我对这个碾坊很感兴趣,我有事没事的去找周老爹拉拉呱,看看榨碾坊,听听这个榨碾坊的故事。榨碾坊是由车轮般大小的石磙和石槽构成,石磙和石槽分别凿有槽眼,以便构成并固定中心沿着纵向作圆圈运转,榨碾坊轮盘为實木结构,乌龙山上的一条水沟正对着巨大的轮盘,打开闸门,高處的水冲击巨大的转盘,水花四溅,发出轰鸣声,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威力。石磙就这样转动,完成碾米和磨面。油坊榨油就没有这么轻松了,那要人工费劲了,要把菜籽或花生仁在锅里炒得干枯(不能炒焦)而后放进油槽里,然后二三个壮劳力,像和尚撞钟一样撞击,在“嗨呀嘿”的号子声中,香喷喷的菜籽油或花生油便汨汨地流淌出来。
前几年我到东冲去看望乡亲们,村里早就通电了,碾米碾面搾油都用上了电,东冲榨碾油坊也不存在了,听说外地某博物馆把榨碾坊里的石磙、石槽还有油槽都给收购去了,作为了文物,当然还有那块“东冲榨碾坊”的汉白玉牌子也一并给运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