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居易《琵琶行》有感

作者: 梅园踏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05:30 被阅读43次
读白居易《琵琶行》有感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琵琶行》创作于白居易被贬官之时,当时他任“江州司马”。从文中可知,江州在唐朝时应是一个苦寒之地。

《琵琶行》的出彩之处不胜枚举,我一介浅薄之辈只能管中窥豹,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来分析一下它的精妙之处。

《琵琶行》的行,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此诗题又作《琵琶引》。

那么一篇616字的歌行体文章怎么在前几句中抓住后世万千读者的注意力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平平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

先从平仄上看,一句韵脚为仄,二句为。三句为仄韵脚,四句又为仄韵脚。

这样的平仄变化抒发了一种先抑后扬,抑扬顿挫的感情

第一句前半句的后三个平仄与后半句的前三个平仄相对称(仄仄仄——仄仄仄),而第二句前半句的后三个与后半句的前三个平仄也是相对称(仄仄平——平仄仄)。第三句与第四句前半句的后三个字平仄相反(仄仄仄一平平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后半句的前三个字平仄相反(平平仄一仄平平)。

首尾相连的前半句与后半句,前半句后面几字和后半句前面几字的平仄变化如此精妙,让人耳边没有厌倦的余地。

内容上来说,短短四句话交代了故事的时间,人物,地点三要素,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垫定了基础。“主人忘归客不发”可谓神来之笔,让读者的好奇心瞬间被激发了出来。

乐天居士关心下层百姓生活,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身宦海失意的感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白居易《琵琶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rp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