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主编课堂
【作业五】中山装与“中式礼服”之我见。

【作业五】中山装与“中式礼服”之我见。

作者: 饺子叔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6:57 被阅读16次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服装,但究其根源,是应当是中山装源于日本学生装诘襟,而日本学生装用的是日本海军装,日本海军装是学的欧洲军装。

孙中山在日本留居多年,喜欢穿日本学生装。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出《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时,刊登的孙中山照片的介绍就径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

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当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大革命时期,无论国共,都穿中山装为常服。所以我们经常在各类影视剧目中发现,毛主席穿中山装,常申凯也穿中山装,周副主席穿中山装,何应钦也穿中山装。

随着新中国建立,最早的中山装发生了改变,改变是由毛主席带来的,毛主席修改了中山装的部分样式,使之成为人民群众都能穿的“国民服装”。而国外也将这种改良后的中山装称之为“毛服”,日本称之为“人民服”。

这种改良从美学角度和应用角度上来说,比较符合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性的生理外貌及那个时代的生活工作需要。

从最早的日本海军装到毛服的对比上看,第一,折领的宽度较之前变窄,将被遮掩和束缚的脖子释放出来,增加人的挺拔感;第二,上半身设置胸部的两个带帽口袋可放钢笔,便于随身携带。第三,上半身腹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带帽口袋可放小笔记本,火柴,烟卷等物,便于容纳。

这三点是日本海军装以及最早的中山装所没有的。

随着上世纪改革开放兴起,越来越多的西式服装进入我国。但从审美角度来看,西式礼服和常服并不适合我国人体美学。第一,中国人普遍是溜肩而非西方人平肩,导致穿着西式礼服式两肩下溜。第二,中国人脖颈长度较西方人短,折领衬衣以及领带会遮挡脖颈,无法显示生理美感。第三,西式礼服裤子普遍高腰深裆,要保持裤脚不沾地,裤腰会提很高甚至到胃部以上。这一点请参见江泽民主席访美时穿的西式礼服,裤腰都提到肋骨部位了,感觉不是穿西装而是装在西装里。

其实早在上海举办第一次APCE会议时设计的“唐装”就有现在“中式礼服”的雏形。除去面料以及扣子的汉服风格之外,我们会发现:一、原来中山装上的折领没有了,变成了小立领,而且不设扣子,更能显示出脖颈的美感。二、上半身胸部两侧带帽小兜只留下左侧小兜,而且去掉带帽,明兜变成暗兜,方便插花或者挂佩饰。三、上半身腹部两侧带帽大兜也除帽,由明兜变暗兜。整体上看,衣服的风格简约流畅,反光效果好,更让人显得挺拔瘦削。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从中山装到中式礼服的改变,实际上是中国社会时代内容和民族自信心的改变。最早的中山装吸纳了日本服装元素,吸纳了南洋华工西服元素,中国元素很少甚至没有;而毛服呢又吸纳了前苏联服装元素,中国元素依然不多。中华立领的出现上是基于中国人体美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中国国民审美认同之后的产物,这既是新时代的民族自信的完美展示,又是新时达社会风貌的直接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业五】中山装与“中式礼服”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k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