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赏析I 《秋声赋》之道不同

赏析I 《秋声赋》之道不同

作者: 禾叶兄弟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22:40 被阅读0次

欧阳修名篇《秋声赋》现已收录多部古文集锦之中,尤其《古文观止》。全篇朗朗上口,对仗工整。仅原文阅读就有起伏婉转之音乐美。也有人说这篇优美的散文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喜马拉雅有声平台中,经过优秀播音员任志宏老师的朗诵,使得这篇古文更加立体丰满。尤其文中欧阳子与书童的对话。疫情在家,趁着空隙,再次聆听这篇文章的朗诵,如沐清风。

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欧阳子正坐在书桌前读书。这时由远及近传来沙沙作响的风声。秋风起,原本是再平常不过,但此时作为读书人的欧阳子却是思潮澎湃。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在他看来这不是普通的风,这是波涛是风雨的前奏,是金铁齐鸣的军队,是即将奔赴杀敌的勇猛之士,是大队人马在行军。欧阳子此时的联想胸潮澎湃,激荡出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此时他的童子呢,保持着正常人的心态,什么嘛,就是外面出了大月亮,四周无人,只有风吹树枝。再正常不过的一天晚上了。“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但读书人的思想已如决堤潮水,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正在兴头上的读书人——应该已是摇头晃脑,止不住深入下去。为什么会有秋声,秋天的样子有几种。萧瑟寂寥,秋天就是这样。草啊树木啊是有气节的,遇到这样的时节英勇就义。秋天就像个行刑官一样,秋天也是表达低沉的音乐声,主商音。哎,其实不能怪秋天的啊,万物长得太过茂盛,那必须要要有秋来截杀。

世人眼中普普通通的秋夜秋风秋声,在感情丰富的欧阳子面前,掀起无限思潮。

反观普通人,一直陪同在先生旁边的童子,不再发一声,“童子莫对”应该是对欧阳子大发感慨见怪不怪了。或许童子早已厌倦,或许童子早已有对策。任凭主人你如何感慨,我沉默就是了,否则还不知道要唠唠叨叨到几时。最后,在欧阳子思绪万千之时,童子倒头便睡。这是把欧阳子的感慨当成催眠曲了。

写此文时,欧阳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和苏轼的《赤壁赋》相比,欧阳修这里略显孤单,只有他和童子两人观赏秋风,更何况童子尚且不懂他的心思,无法和他高谈阔论。但苏轼就活得很不一样,不管白天夜晚,他总要拉上一帮谈得来的朋友,可相谈甚欢,可对月弹曲,可杯盘狼藉。在欧阳修的文中人们看到的是孤单的身影。在苏轼的朋友圈里,总是线下频频互动。欧阳修早于苏轼,苏轼在文学上很受欧阳修影响,但从两人的文章中不难发现,两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实在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章

  • 赏析I 《秋声赋》之道不同

    欧阳修名篇《秋声赋》现已收录多部古文集锦之中,尤其《古文观止》。全篇朗朗上口,对仗工整。仅原文阅读就有起伏婉转之音...

  • 《秋声赋》赏析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惊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

  • 《秋声赋》赏析

    【按】本文当时是最难写的,几乎是写不出来,完不成任务。可见《秋声赋》文意、思想之复杂程度了。最后只好缘文顺意...

  • 词赋之属读后小记

    读词赋之属,《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前后《赤壁赋》、《阿房宫赋》、《秋声赋》。几篇虽各有特色,景不同,情也不同...

  • 赏析欧阳修的《秋声赋》

    原文: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

  • 秋声赋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

  • 秋声赋

    文/欧阳修 编辑/何立群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 秋声赋

    丙申年末,秋高风疾,寒更早于前年,年复一年,草木皆不喜萧瑟,不沐翠装,披枯黄。伴月听风,云淡云清,忽狂风,乌云...

  •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

  • 秋声赋

    凌峰放眼眺, 山色洗更娇。 秋水阡陌满, 金风草木凋。 遐想仙女地, 问云意缥缈。 雨疏重夜花, 声婉数晨鸟。 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赏析I 《秋声赋》之道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k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