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设计大师们在大众生活中刮起了一股极简风。乔布斯时代的水果系产品,简单的黑白灰,app图标的扁平化设计,成为行业内争相模仿的对象;原研哉的Muji,棉麻的衣物,原木色的家具,坚持贴近自然,保持产品的零添加状态。这两年时尚界正流行normcore,如今爱马仕和优衣库的合作款也是满满的冷淡感,要知道曾经爱马仕花里胡哨的丝巾才是大家的心头好。
有人说物极必反,这股极简风潮总会过时的。不过,当我发现极简主义还存在于音乐、文学、绘画等领域之中的时候,极简主义对我来说就不是简单的风潮而是一种独特的风格。
极简主义音乐
极简主义音乐是兴起于20世纪60十年代末兴起的一种音乐形态,也叫重复音乐或深思音乐。是指运用尽量少的音乐材料,用一种重复的手法,在重复中逐渐变化音乐材料,使之不断发展和延续。
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鬼?那我们就来点直观感受的。这里我列举一位美国作曲家Philip Glass 。也许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看过由他创作配乐的电影,比如《三岛由纪夫》、《楚门的世界》、《时时刻刻》、《魔术师》。
这里贴一张《时时刻刻》的原声大碟,让我们一起感受下什么叫“重复中的逐渐变化“。

如果你想对极简主义音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极简主义文学
谈到极简主义小说,那就一定得谈谈雷蒙德·卡佛。极简主义小说极简在哪儿呢?让我们看一看卡佛的小说通常是怎样开头的:
厨房里,他又倒了杯酒,看着前院摆着的卧室家具。床垫已被扒了下来,条形图案的床单就放在梳妆橱上摆着的两个枕头边上。除此以外,其他东西与在卧室时的摆放一模一样——他那边的床头柜和台灯,她那边的床头柜和台灯。
他那一边,她那一边。
他一边抿着威士忌一边想着这个。
——选自《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
注意哦,这可是小说开头哦。没有任何修辞就算了,都不交代他和她是谁,什么关系,还有他想的“这个”到底是什么东东?反正就是要留白,需要你自己去想象。
顺便提一下,现在文艺青年滥用的“当我们在谈论XXX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句式是出自卡佛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记得诺贝尔躺枪星人村上君也用过这个句式还出了一本书。
除了小说,还有极简主义诗歌, 比如这首:
The Red Wheelbarrow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我最近还发现了有个叫门外木的作者在网上倡导写极简主义诗歌。于是,我发现他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看蝴蝶标本展
作者:门外木
走一步
疼!
走一步
疼!
走一步
疼!
不走
象蝴蝶一样钉在那里不动
更疼!
读完我也莫名地觉得哪儿都疼了……
极简主义绘画
什么是极简主义绘画?我们还是先来看画吧。



极简主义绘画画面平坦,经常出现圆形、方形、格子、条纹或者V形这样简单的几何图形,色彩大块、明亮、纯粹。
同时,极简主义绘画通常都是就一个主题引发出一个系列的,比如Frank Stella 的 V 系列:

就是通过重复且少许变化的手法让各种颜色的V摆成不同的pose。
那么,这样的重复有意义吗?也许对于图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通过基础图形和基本色彩的不同组合表达个体的创造力这才是意义所在吧。其实,极简主义音乐和极简主义文学也是这样,摒弃各种修饰,关注创造本身,我想这大概就是极简主义的魅力所在吧。
是啦是啦,极简主义还存在于建筑、摄影、电影等领域之中。可惜我的能力范围只能涉及以上三个方面啦。我也欢迎各位给我留言和我交流对极简主义的看法啦~
网友评论
来了。
来,
来。
来了?
来了。
还来?
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