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个人的身后,都会迅速积聚起大片夕日时光。人们会频繁回顾,寻找自己的激动瞬间、动情火花与真诚心跳,以及悔恨、叹息以及夕日重来的强烈渴望。一棵树、一个夜晚、一颗星辰和自己的曾经对视,都可能引起引起久久激荡。而我频频回首的却是泥泞,令人狼狈不堪的乡村泥泞,和泥泞中久久、深深的脚步蹒跚。
我成长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山村孤独、封闭、遥远。久远的历史使它有了自己的形态、性格、持久的沉默与朴拙的表达方式,有与时光和季节的融洽和谐以及时而出现的冲突与尴尬。尤其在连绵雨季。
当雨水从天空柔软地、潇洒地、抑扬顿挫地飘然而下,小山村被细密雨丝包裹披盖时,土地迅速失去了往日,失去了性格,失去了和人们的脚步和谐。雨水使土地对人们有了背叛。人们足迹深陷,步履迟缓,必须以雨鞋、雨靴、雨伞严密武装自己。但在那时的小山村,这些都是昂贵的消费,于是山村就处于狼狈之中,处于雨水、泥泞土地的纠缠戏弄之中。人们湿漉漉的,泥泞从裤角攀爬至膝盖。行走时回旋跳跃,躲避密密水洼,极象专注士兵,躲避可能的雷区。乡村有时能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处于这种跳跃躲避的尴尬状态中。
但我们却是欢乐的,活泼的雨水淋湿外衣,泥泞紧紧跟随,却对我们的心中快乐束手无策。学习时的竞争,作业时的专注,考试时的好分数,尤其是对未来、对世界的广阔幻想,构成了对抗外部环境的骄傲力量。三年纪时,新来了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女老师,她的年轻和对同学迅速产生的关注,都使我们很快地把她作为稚嫩心灵中的美好偶像,作为乡村夜晚寂静天空的灿烂星辰。
乡村孩子是纯朴的,也是封闭的。外部世界被没文化的父母,被崎岖的山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阻隔在心灵之外,因而我们对世界的好奇是极其强烈的。老师对世界的描绘是我们通往世界的主要方式。老师说过大城市的繁华、街道的伸展能力、楼房的触云高度,这些都令我们灵魂飞扬,经久不落。。记得有一次,在连绵的雨水中,考完试,老师又说起我们的未来。她说: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到大城市工作,老师也生命有光。最后她望着雨水中的低落天空和土地泥泞,充满向往地说:“在那里,下完雨,人们就可穿布鞋自由奔跑,而不会泥泞狼狈,因为水泥地永远不会泥泞”。
她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几乎全体“啊”了一声,几十个心灵,迅速展开了自己的缤纷想像 ,短短的几秒钟,形成了山村孩子的心中瑰丽,形成了风雨中泥泞山村的疾利闪电,为小小山村的变化生长,埋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