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亲戚,不来往也罢,管他人是什么眼光,管他人是怎么想,管他人是怎么议论。
不喜欢、讨厌的人,没有必要曲意奉承,包括所谓的亲戚。
亲戚,说好听点,连带着曲里拐弯的关系,说难听点,连朋友都不如。
表面上,他们是什么什么亲戚,沾亲带故,可实际上呢,当你遇到点事,想求一下他们时,他们怎会认得你是谁?
还记得初来这座城市时,两眼一摸黑,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时杨先生在一次亲戚的聚会上,请一位有点官职且门路颇广的亲戚帮我找一下工作,那位亲戚没有犹豫,当场就拒绝了。
杨先生很是尴尬,他一直都没给我提这件事,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还好,我有文凭、有职称,在招聘网站上不愁找不到工作,不用依靠任何人。只是刚来陌生城市不熟悉,而他们是土著居民罢了。
现在,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跟这些所谓的亲戚几乎不再来往。
可有些亲戚真的很不要脸,平时根本不会想起你是谁,可但凡要让你掏银子时就想起你了。
生活了十年,每年过年时我们都会提着礼物拜年,毕竟是我们的长辈,做小辈的要尊老。每年也就这么一次。
平时我们有任何事情,都不会去打扰他们,而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打过一个电话,更别说逢年过节对小辈的关心问候了。
可是,一旦他们的儿子、孙子结婚,或者满月客、周岁客,诶,就会想起你了。
电话通知:某天某月谁谁谁结婚、某天某月谁谁谁生日客,一定要来啊。
呵呵,多现实。
还记得那年,我的父母从遥远的家乡来看我。某一天,杨先生的亲戚突然造访,这是头一次,虽然我们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但他们从来没有来过我们家。
那天我以为他们是专程来看我父母的,毕竟父母是从那么远的另一座城市来,他们如果愿意尽一下地主之谊我也是很感激的。
可谁知,我想多了。
坐下假意寒暄几句,客气地连茶杯都没有碰,就从兜里拿出一张红色请柬。
“我们是专程给你们送请柬的,下周日我孙子满百天了。”
嗐,您又是何必亲自来呢,一个电话不就通知了么?
坐了没十分钟,他们就拍屁股走人了。
留下那一封请柬,好似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大的恩赐似的。
呵呵,这就是这座城市的土著,本身也就是一农民,恰逢国家好政策,征地拆迁、城市规划,拿着村子里分的红利、享受着国家补贴的居民新楼、顺带将旧屋出租获取租金,然后两眼高于顶,不屑一顾地睥睨我们这些外来人。
还好,我们这些外来人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有自己的骨气,没想过在他们这些亲戚的庇荫下生存。
我们有手有脚,也有讨生活的能力,我们不靠他们,我们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我们也无需看他们的脸色,你若对我好一分,我便对你十分好;你若敬我一尺,我必还你一丈
;可是,你若对我不好,我们也不会舔着脸巴结你,就算是亲戚,又如何?
所谓亲戚,不过如此,想想都心寒。
这样的亲戚,有或者没有,又有什么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