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育新學校考察。去的時候是機構外聯負責人接的。當我提前要捐書時(走到哪兒文化就帶到哪兒),她很興奮的說問:我想在老家的學校捐贈一個圖書館,是不是也可以一起……很想為家裏的孩子們做點事。以前我還捐建修一天小路,雖然不長,但非常有成就感。以前每次看到孩子玩的滿身是泥時,總想為她們做點什麼,後來就修建了。現在家裏的環境好了,學校也新建了,但覺得學校的書太少,很想為她們建一個圖書舘。我很愛孩子們,現在選擇從事一行也是為了孩子們。
回來時,那人要開會。然後就叫了個滴滴。繼續開聊。河源人,97年來深圳,20年的老司機。除自己家裏開了小店做生意,每天6點起床跑滴滴。家裏三個娃+助養一位孩子的同學。這位同學的父母離婚了,這個姐姐由爸爸扶養,妹妹由媽媽扶養。但她爸爸沒有穩定的工作,無力扶養這位姐姐。現在就住他們家………然後聊啊聊…問他的老一輩,品格。他說:他父親非常好,以前扶養他的堂哥長大,高考複讀5次,最後養育了一個大學生。那時的農村培養出一個大學生非常不容易,而且還是複讀那麽多次,就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未必會那麽給力。現在堂哥對他和他爸都非常好。
當聽到這些,我都會問及老一輩的人們,是什麼讓自己的孩子如此善良。就如雪漠老師在提到自己的父親如此的敦厚純樸。對於做的好事,不會覺得那是好事,而是做人的本分。這就是家庭文化建設,家道的真正內涵。用行為建設文化,用行為傳承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