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今天跟家长语音交流的一个话题以文字形式写下来,希望多一些父母可以看到。
每一次放假,或者平时,总有父母或者孩子打电话来说:老师,今天没作业晚上可以不过来吗?老师,今天运动会(春游,秋游)晚上我可以不过来吗?
如果我是一个不太负责的老师,我不会介意这样的请假,辅导费不是按天计算的。
的确,我不是很认同父母给我打这样的电话。打来电话让老师直接拒绝孩子请假,这不是很好。
家长的立场和威信应该可以搞定这个问题。
其实,我个人认为,越是放假,运动会,春秋假,郊游的日子,越需要孩子拾起书本,平静一下一天的兴奋与激动。这一天当中抽一两个小时好好回到书本上来,哪怕静下心来读几十页好书也很不错啊!
如果老师没有作业,就可以将书本抛得远远的,那咱们就是从小在给孩子培养一种任务观点的坏习惯。如果没有老师布置作业,孩子自主复习的能力从小不培养,那么你又怎么怨孩子有不主动,敷衍学习之类的坏习惯呢?
换一个角度想一下,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这样的日子其实正好可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巩固学过的,预习没学的,或者积累点古诗文,学一点英语小绘本,那些平时作业忙,没有记住的单词和没有背熟的内容,正好可以趁作业少的时候巩固巩固。若是时间不愿意多花,又希望懂得多,那好像不可能哦!
孩子在成长,我们可以适当听取孩子意见。但是家长之所以是家长,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有超出孩子想象范畴的意识和眼光,若轻易随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不能更好地得到规范。所以家长请别依着孩子说“今天没有作业,老师我们请假啦----”你让孩子有规律地准点来,我了解孩子需要巩固什么,我会安排,肯定不至于让孩子空坐着几小时,或者干脆放羊,这点请放心。
孩子成长中,作为家长一意孤行不可取,但是说尊重孩子到了全盘听取孩子意见也是不妥的。父母想领先孩子一步地成长,可以参考老师的意见,还有其他方面的侧面意见,或者多学习一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相关书籍。
举个例子。
我说某孩子不够努力,但妈妈说:我问了,他作业每天都做到十一点,没有空闲时间做更多的了,挺辛苦的。
然后我跟妈妈说:并不是你想的这样,孩子前面不珍惜时间,然后作业拖晚了,其实作业时间是可以提前一两个小时完成的。晚了以后就乱做,作业质量和睡眠质量都不高,第二天到校清作业就慢了,回家更晚了,恶性循环了。
父母要在跟孩子交流时,设法改变孩子不合理的认知,跟他们一起找到问题所在。可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同样的量,越是作业做得晚,感觉辛苦的孩子,我是越要批评的。父母不理解还以为我不近人情,其实道理说透了就是这样子。当然效率高,又刻苦勤奋主动多学的孩子那另当别论。
有人要说了,放假了还不让孩子玩,还要学学学,怎么回事!这个请别理解偏了。
针对那些没能做到自理,没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在父母上班时间,无法陪伴孩子做到好好利用时间的时候,就别放任孩子说“我没有作业我可以玩啦!”还有,你是一直希望孩子进步的对吗?那就在老师布置作业的额外时间,或者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日子,坚持督促孩子用部分时间主动巩固。
因为有些孩子为了可以玩,完成作业的态度很不好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赶快跟妈妈说做完了。(在监管不到位的老师家长面前,孩子们鬼画符完成任务,可以换来眼前的苟且,这才符合孩童的心性;还有答应完成了可以玩电子产品的,相信孩子会认真落实的家长,我想说一句:您太天真了。)
当然,我一贯来都建议如果家长自己有时间,一定要多陪伴,亲子彼此互动带来的种种好处是其他任何关系替代不了的,安老师肯定也替代不了。
学习不比看电视打游戏,是一种需要依靠意志努力才能顺利进行的活动,而靠意志完成的活动都是有压力的,有压力就会本能地选择逃避。
一个孩子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那种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设定目标进行的内驱动力不够的前提下,行为退缩是很正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