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看《岳飞传》感动于他精忠报国,让金军屡屡受挫;悲痛于他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身死风波亭。
现在用博弈论来看,岳飞被赐死也是有道理的。
1 功高盖主
功高盖主有什么好果子吃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前车之鉴。
春秋越王勾践谋士文种:文种出谋又划策,越甲吞吴战功赫。范蠡提醒不听劝,疑反命陨君王侧。
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商鞅变法秦强大,东方六国铁蹄踏。被指谋反身先死,车裂示众诛全家。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武安白起长平战,坑杀赵兵四十万。闻风丧胆震天下,最终自刎仰天叹。
汉初三杰国士无双韩信:少年蒙受胯下辱,垓下围攻大破楚。未尝一败士无双,最终身首竟异处。
是的,没啥好果子吃。范蠡在当范跑跑之前,还不忘提醒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而并没有卵用。
不懂博弈论,怎么能当皇帝?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让自己的臣子一派独大,一方强便支持弱的一方,一会打你一巴掌一会给你颗糖。
昏君在这一点上都不傻,他一定会让两派互相牵制进行制衡,最后自己坐收渔利。
2 君臣不和
赵构能舒服窝在龙椅里,金军功不可没,如果他爹宋徽宗和他哥宋钦宗没被俘虏,他只能当个康王。
有人说如果岳飞北上收复失地、救出徽、钦二帝(宋徽宗在这过程中已经西去)会让赵构失去王位,所以主和。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倘若他哥钦宗回来了,朝中也都是赵构的人,况且是他在位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复位何以服众?
那么问题来了,赵构为啥还主和?他是担心金国建立个“伪满洲国”,与南宋对峙,这会让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师出无名。
本来两国谈条件差一点就谈成了,徽宗的棺椁和钦宗都可以归还给高宗。万万没想到,金国主战派的金兀术掌权,撕毁合约、举兵南下。
金兀术也不傻,懂得里应外合,他私信南宋宰相秦桧,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秦桧之前被俘就屈服于金国的威逼利诱,早做了金家走狗。收到这个消息,他当然知道怎么做。他杀不了岳飞,但是高宗可以。
我不相信,秦桧害岳飞时一点都不纠结,他内心肯定也进行了博弈,如果他不帮高宗背黑锅杀岳飞,高宗自然也会安排别人去做,可是最后还是救不了岳飞,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为了自保,牺牲一个必死的爱国将领又何妨?
3 越俎代庖
岳飞曾主动询问赵构立嗣之事,作为一个臣子,谈论皇帝的家事,已经明显越界,犯了大忌。这好比领导问你成没成家、有没有孩子,而你反问领导就很不礼貌。
据说赵构因逃跑受惊不能生育加上唯一的亲儿子早夭,这成了他的心头痛。岳飞成天嚷嚷着立储,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此外,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并不反对这种称呼,可是军队说到底还是国家的。设想一下,现在的军队不叫解放军而叫岳家军,作为国家领导人,你怕不怕?
岳飞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赵构肯定也在心里博弈,是让岳飞生,还是让岳飞死,最后还是决定赐他一死。
对于赵构而言,岳飞功高盖主却没有另一方来制约,对他的政权是个威胁,这是其一;
赵构主和而岳飞主战,君臣意见极度不和,这是其二;
岳飞有越俎代庖的行为,过于高调,这是其三。
这都给岳飞被赐死埋下了伏笔。
网友评论
“岳飞并不反对这种称呼,可是军队说到底还是国家的。设想一下,现在的军队不叫解放军而叫岳家军,作为国家领导人,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