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在寻寻觅觅中追求幸福的呢?文中作者对四种不同人生的区分,可以让我们窥见一二。
一、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的人,即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忍受长期的枯燥和乏味,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忍辱负重型。这种类型的人以为达到目标后,就能让自己幸福,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因为他们把达到目标后的放松误以为是幸福,但这种幸福却不是真正的幸福,这就好像是一个犯了头痛病的人,头痛好了就感觉很开心,但是这种感觉是转瞬的,他很快又会把健康当做理所当然的,然后之前那种病愈的喜悦将难寻踪迹。比如,当年我准备考研的时候,每天要看很久时间的书,当时我也对自己说,熬一熬,等考上研究生了,一切就好了。之后我如愿考上研究生了,在刚得知的信息的时候,确实蛮开心,这是如释重负的开心,但这种开心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我又陷入新的目标带给我的压力与焦虑之中。
二、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只关注眼前的快乐,不关心未来的利益,即只要此刻爽了,就可以了,在他们眼里“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他们纯粹活在当下,不计较未来的走向,他们纯粹的享受,不会发挥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运用自己的能力。这个类型的人也是不会幸福的,文中有句话是这样的“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而无所事事,光顾着享受的人,因为缺乏目的和挑战,生活会无意义,他们自然也不会感知到幸福。我们意识中所知道的”纨绔子弟”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享乐到极致,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幸福,更有甚者有很多得抑郁症的。
三、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即不享受现在,也不关心未来,他们是对生活麻木的人,完全是放弃状态。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心理学家们说的那种习得性无助的人。就是有一个实验,把三只老鼠各放进一个笼子里,第一只老鼠在点击它的时候,给它一个可以关闭的开关;第二只老鼠只电它,不给控制开关;第只老鼠只是放进笼子,不电它。半个小时后,再把三只老鼠都同时放进一个有电击的大笼子里,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躲开电击,结果第一、三只老鼠都很容易地跑开了,只有第二只老鼠没有选择躲开,而是在那默默承受,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第二只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老鼠。人们在遭遇了一些失败后,有些人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之中,继而放弃自己了,这种人是最可悲的,他们连享乐型与忙碌型的有限幸福都感受不到,完全掉入痛苦的深渊。
四、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的人,既关注眼前的快乐,又能兼顾未来的目标,这个类型的人既会享受过程,又能规划未来。只有这个类型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因为在实现目标路上的每一天,他都能去发现点滴的幸福。他们能达到山顶,去感受一览无余的景色,又能欣赏在攀登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风光。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追求永远的幸福,全部的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符合当下和未来快乐的标准,某些平淡是必须要经历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去挖掘这些过程中的闪光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可能单纯地归属于以上的某一类,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以上某几类的结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他也可以归属为不同类型的人。我们可以去思考下,生活中的自己更像是哪一类,或者哪几类,目前的阶段,我们是处于哪一类?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尽量去做感悟幸福的人,即能够平衡现在和未来的人。不要为了盲目追求成功而牺牲现在的幸福。对此,有句话讲得恰如其分“人们不是因为成功而幸福,而是因为幸福才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