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学》求义:第四章 亲民

《大学》求义:第四章 亲民

作者: 王韶斌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5:02 被阅读0次

第四章 亲民

亲,《象形字典》解释为:“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引申出接近、亲人(关系近)的意思。

亲是爱的体现,是主动的关怀、亲近、馈赠。亲是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亲是不因他人的过错、苦难、而嫌弃、离弃甚至是落井下石。

亲亲,是人的本性,因为人的行为目的起源于个体的需求。人行为的目的,是以自己——亲人——朋友——相识——不相识为次序展开,并且是以逐层减弱的方式展开。

亲民之以民为对象,说明主体不是民,是相对大的存在。

亲民的主体是大人,相对于相当数量的民而言,有着大的境界、大的体量、大的格局。大人相对于相当数量的民,不仅有着大小的差异、强弱势的差异,而且大人往往还肩负着管理民的责任。

大人如果依照本性去亲亲,做事情时仅仅以自己和亲人为出发点,不顾及民的利益,民就苦不堪言,两者就不能和谐共处。当然,大人的大,是相对于相当数量的民而言的,相对于其格局中所有的民而言,大小之势就会易位。中国的历史周期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亲民着眼于大人和民的和谐共处、互利共赢,乃至于整个团体的长久存在和良好发展。亲民是伴随着大而来的,属于大人的责任和义务,是大人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大的境界、大的体量、大的格局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向往的事,所以人在向往大的同时,也需要准备接受伴随着大而来的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m��`�

相关文章

  • 《大学》求义:第四章 亲民

    第四章 亲民 亲,《象形字典》解释为:“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引申出接近、亲人(关系近)的意思。 亲是爱的体现,...

  • 大学

    #新的篇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顾名思义,大学,便是传授大学之道的地方。 放下种种训诫...

  • 《传习录》读书札记03:亲民还是新民,内求还是外求

    【一】亲民还是新民 《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把“亲民”改成“新民”,...

  • 《大学》

    ————明德、亲民、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3】《大学》第一学案:亲民还是新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亲民,程颐注解说:“亲,当作新。”亲民,实为新民。朱熹说,新,就是...

  • 跟华杉学国学-《大学》day2

    《大学》第一学案:亲民还是新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接下来说“三纲”的第2纲“在亲民” 程颐...

  • 修身·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后世称为“三纲”,是《大学》...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 最基础的修养底线——...

  • 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参——论语贯通178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

  •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指的最完美的境界,它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说要给他找一些近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求义:第四章 亲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z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