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问题背后那个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遇到问题,先别着急找答案,要先找到真正的问题。
因为问题比答案重要,你遇到的问题或者你帮助的人遇到的问题,常常都不是那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症与结代表着表面问题,个人成长建构师就是要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在主观世界里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到表面问题背后那个真正的问题,这也是个人成长建构师的工作起点,找到他就像我们找到一张穿越黑森林的地图,可以引领自己或他人穿越黑森林,奔向光明。
《个人形成论》第六章——个人形成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在问:
1、我到底是谁?
2、我怎样才能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在我所有行为底下的那个自我?
3、我如何才能成为我自己?
个人形成的过程
1、深入面具的背后
最值得做的事:创造一种让他人感到安全和自由的关系,理解他内心世界的感受方式,接受他的真实存在。创造一种自由的氛围,使他能够朝着他所向往的任何一个方向去思考、感受、生存。
2、情感体验——是我们探究未知自我要素的重要途径。
3、在体验中发现自我
成为真实的自我,意味着去发现在于自身的实际情感与行为反应中的统一和谐与融洽无间,而不是试图把个人的经验装进一个面具,使它成为一种不真实的形式或结构;成为真实的自我,意味着在个人的经验中寻找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寻找某种强加于经验外在的东西。
成为什么样的个人?
1、对经验开放
我们不能看到我们的感官所报告的一切,我们看到的只是符合我们的自我想象的部分东西。
当个人在有机体的层面上更加开放地意识到存在于内心的自我情感和态度时,他也就更加清楚地理解外在于自己的事实,而不是一种预定的分类框架来感知现实。
他能够在一种新的情境中领会这个证据,领会它的真实存在,而不是歪曲它,使之符合他已有的认知模式。
这种日渐增长的对经验开放的能力,使得当事人在对待新的人、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时,能够持有更加现实的态度。
这意味着,他的信念不再是刻板僵化的,他开始能够容忍不确定性。他能够接受更多内在的相互冲突的情境,而不是对这个情境闭目塞听,匆忙地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2、信任自己的有机体
当事人好像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有机体是值得信任的,而且它是一个很合适的工具,能让我们在每个即时情境中发现最令人满意的行为方式。
3、内在的评价源
对于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来说,下面的问题的意义非常重要
我的生活方式是否真正令我满?
这种生活能否表达真正的自我?
4、成为过程的意志
当事人在努力发现自我、成为自我的时候,变得越来越乐意变成一个过程,而不是成为一件产品。
结论
问题:我是谁?我怎样可以成为我的真实自我?
在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会出现一种个人形成的过程
1、个体会丢弃一个又一个他面对生活时的防御面具
2、他充分体验到了自己隐藏着的那些经验的层面
3、在这些体验中发现了那个一直生活在防御面具背后的陌生人(就是你自己)
这个正在显现形成的人所持有的品质
1、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
2、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
3、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
4、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
以上是今天第一课的内容梳理,下面是我的学习复盘
新知:
1、遇到问题,不要先找答案,而是寻找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2、自己独立和深度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思考一个问题,会让自己头脑变得越来越清晰
3、丢掉旧有认知,打破思维框架,勇敢面对和接受真实的自己
认知:
1、过去遇到问题,总会纠结于如何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想过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事情,今天梳理一下,发现问题其实真的是表象,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才是解决问题所在。
2、自我评价才是最重要的,过去总会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板去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现在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跟自己比较,定期给自己做复盘。
3、助益性关系网是非常重要的,周围的人和环境决定了你的高度、格局、视野,所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圈子,积极投入到圈子里面去,会更快的成为真实的自己。
TODO
1、遇到问题,思考和寻找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
2、做到头脑极度开放透明,理性和感性思维不要混在一起
3、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