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圈看到一段话:什么年纪都好,父母的话,一定要听,毕竟父母走过了很多我们没走过的路。
我想反驳一句,什么年纪都好,父母的话,不一定要听,毕竟人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们常见的家庭教育都是往"听话"的方向去努力的,听话就是好孩子,以致于要么父母强势,要么儿女依赖,很多人到了而立之年,还是个乖宝宝,事事听话。
在家里,你听爸妈的,不做饭不洗碗,不洗衣服不收拾屋子,乖乖做作业。
上学了,你听爸妈的,换个同桌,不跟差生做朋友,不要早恋。
工作了,你听爸妈的,回到小城来给你找个单位,工作轻松,人事单纯。
恋爱了,你听爸妈的,他家经济不好,她是个单亲孩子,分了吧。
快30了,你听爸妈的,找个有车有房的,找个门当户对的,再不结婚就剩下啦。
结婚了,你听爸妈的,把工资给妈妈保管,别让你媳妇/老公乱花钱。
生娃了,你听爸妈的,你俩该干嘛干嘛去,孩子妈来带。
——"哎哟,我的乖孙子,终于完成任务了。"
事事言听计从,我们活成了扯线木偶,剧本早就写好了,未来一望到头。
二
那么,不听话的呢?
婆家的家庭氛围很糟糕,公公婆婆强势,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哥哥嫂嫂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天天挨骂,家里沉闷得像台风前夕,压抑,没有生机。
小侄子因为肠胃不好,有一次在沙发上吐了,可能之前因为这事被骂过,他不敢告诉大人,自己拿毛巾盖住,事后被逮着了。刚好大家正准备围坐在一起吃晚餐,婆婆因这事一直在骂,骂完小侄子又骂他妈,小侄子哭着不想吃饭,这又遭来一顿骂。
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妈,饭桌上不要教孩子,会影响他的食欲,消化不良,有什么事吃完再说。"
公公刮了我一眼,说:"你怎么能教你妈呢?没大没小。"
还有,之前我们租房到期,刚好新买的二手房一切都妥当了,就选个周末搬家。隔了几天回老家,老公就因为没按公婆说的问神占卜挑日子搬家,被足足骂了两个小时,说他不尊重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连我就被说是带坏他们儿子了。
听老公说,他们从小在家里就没有平等可言,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便后面发现是错,他们也是"为你好",怎么能怪他们?不管他们说什么都要无条件服从,不然就要被骂成白眼狼,反骨仔。
他说小时候来自母亲的辱骂记忆深刻,性格也变得自卑,敏感,后来在外上学、工作多年才渐渐好些。他说父母性格如此他能理解,也知道改变不了什么,可以常回家看看,但却不想跟他们住在一起,太压抑。
控制欲强的父母常常看轻孩子,认为小孩不照他们说的做就会一事无成,却不知这样的强迫会打压听他们的自信,磨掉他们独立的勇气。"不听话就是不孝子",父母在教导小孩时,习惯性的把这样的罪名随便就安在儿女身上,以此要挟他们顺从。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反抗与谩骂,在性格塑造时期往往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干扰他们以后的人生。
三
也说"孝顺","孝"是尽心奉养父母,"顺"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在家孝顺长辈,在国忠于君王,"孝道"的推崇本来就是统治者的阳谋,培养一堆听话的臣子百姓,以获得权力意志和利益追逐的最大化。孝顺的含义放在今天,显然是不合适了。
产生后代有很多原因,除了爱的结晶,还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懂事生了,因为爸妈要抱孙子生了,因为年纪到了该生了。我们见多了生而不养的父母,将孩子抛弃、弄死,或者出售;我们也见多了养而不教的父母,子女当作自己私有财产,可随便打骂虐待,或不管不问扔给祖辈带。
我们还好意思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吗?还好意思说"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吗?
撇开父母子女的关系,我们首先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是因为彼此的付出,而不是血缘。我们年幼时,父母养我教我;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尽心奉养。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这一切基于平等与尊重,不剥夺他人的自由意志,不干预他人的自主行为。
父母的话,我们应该经过思考和甄别,从中听取好的建议并对此感恩。父母也不要逼着儿女听话,把孩子当孩子疼爱,把成人当成人看待,放手让他们自由而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