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多子女的家庭衣食教育问题,原始的年代,普通的家庭,应该首要是解决温饱,其次是教育。
新知: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富兰克林通过回忆录的形式,从富兰克林家族开始给儿子介绍,从祖父、父辈开始,都有喜欢阅读,收集家族轶事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家族最早生活在贫困的埃克顿村庄,父辈有四个兄弟长达成人,父亲乔赛亚是小儿子,本杰明也是乔赛亚最小的儿子,父亲乔赛亚有两任妻子,生育了十几个孩子。家庭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需要用来管教孩子,书中描述来了一个细节,父亲总是会邀请明达的朋友来家里用简餐,一是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思想,二是环境餐食不够美味的事情,这个真是高明极了。艰苦的环境,不忘精神的追求的生活态度。
富兰克林自称是一个孩子王,在十岁那年,带领身边的孩子将建房子的石头,移去建小码头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我们那时候在老家农村,是需要分担一部分家务的,比如农忙时节,大人还在山上收割玉米,家里晾晒在坝子里的玉米通常是有我们小小的身体,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移到屋里去,孩子们是贪玩的,大家经常一起帮某一家移动,迅速收完又开始一起疯玩,我们家地少,几乎不怎么需要我来干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老是那个帮忙别人家干活的孩子。有一次,我经常帮忙的一个孩子欺负我,要动手打我,她比我大,属于我用尽全身力气也干不赢她的那种。爸妈不在家,我们家有一条中华田园犬,我只好躲在它后面,威胁她说:你再过来,我就放狗咬你。现在想起来,这个事情虽然有点好笑,但是当时我真想有个兄弟姐妹啊,这种情况,我的亲兄弟姐妹肯定会帮我的。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越来越接受这个观点,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暂且可以协调人手帮忙带孩子的情况,都可以放心的去养育第二个宝宝,因为我们能留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骨肉血亲,漫漫人生路上遇事有商量、有分担、不孤单。也非常佩服感恩那些全职妈妈们,你们都很棒。给孩子陪伴的同时,一起从小关注阅读,培养阅读思考的好习惯,懂得自我调节,情绪疏导,不焦躁。
行动清单:
1、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与豆豆读10-15分钟的绘本,讲一个睡前小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