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谈谈张涵予的一个老片子——《云下的日子》
《云下的日子》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就像最后强生回忆时说的那样“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故事,但我又感觉这些东西是否是真实的存在过”。童年像一场梦,很美美的让人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不谈这部电影里面孩子们的演技如何了,但是这个故事至少让我也想到了童年的我。我想,这十几年前什么改变了,什么又是属于我的那些云下的日子呢。
最近爱上了看文革时期的书,余华的《兄弟》、《活着》带给我一种强烈的欲望,我幻想能够回到那个离我出生前三四十年的日子里,我要去看看那时候的人们看那整齐划一的军绿装,满大街的大字报,狂热的人们,疯狂的口号。这个城市没有你吃的饭,剧中人说。进城在那个动荡的物质匮乏的年代实属不易,那云下的日子属于我们的父辈们,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可以从电视中看到城市,看到北京看到巴黎,父亲说,18岁的时候他到了县城挑着扁担,人都懵了路都看不懂。他在20多年前考到了九江师范(那时候成绩好的才有可能读中专),而这个学校就是如今我学校几百米远的地方。当时父亲陪我来九江的时候坐着路过一个小巷,父亲说:“这就是我以前的学校。”而如今我来着,继续着父辈们一样的路,但是世界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时间了。我想回到那个父亲在九江的时候,看看他怎么打球,看看那时候他的年少,那时候的情况。父亲说,初二的时候学习不好整天鬼混有一次被老师逮着大骂说,家里那么穷,你有什么资格去玩。也听他别看二爷不说话,那个时候就是你二爷坚定地要让父亲读书,二爷说我们家一个读书的都没有老细(父亲排行最小)一定要读出来。我看到父亲笑了笑,那笑容他自己都不会发现,仿佛看穿了围墙想到这从我出生以来自己的人生得失。
父亲一直希望我会给他长脸,像他当年一样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可是我没有。一直以来觉得挺对不起父亲的,可是我就这样来了,从未对生活失去过信心,愿他理解。
91年腊月我出生,从此便开始了属于我的云下的日子。小时候身体瘦小,家里人总担心我长不胖,小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加糖的蛋花,妈妈总会用那个搪瓷杯反正煤炉,用火钳夹着给我熬。那是我至今吃过最好的东西,还有壮骨精、鱼肝油都是那个时候常吃的补品。可我还是那个老样子头发干枯稀少而且发黄。我稍微开始记事后有一次,父亲趁暑假去了趟外面的城市,不知道多久又回来了,后来才知道是父亲的包被外边的人偷走了,里面的证件和其他东西都丢了。再后来父亲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家。我也天天跟在父亲后面,他带我去爬过山,去游泳,那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他在学校打篮球,父亲是学体育出身的,年青的时候身体健壮,英俊潇洒。
第一次去县城的年纪要比父亲小的多了,每当看到大班车从屋前开过就会追过去喊着“带我去,带我去县,带我去县里!”我向往城市里的冰糖葫芦,向往城里孩子的新校服,还有那些我平时看都没看到过的玩具。后来大了一点,想永远待在县城的新华书店,想把那些书全给拿走不花一分钱。再后来,我又搬家了,从镇上回到了乡下。而且到现在一直在这。
我云下的日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消逝的,每次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很远,看到自己如今的模样我也在怀疑那些日子是否真的发生过,或许也有些是我当时梦到的情景,我已经分不太清楚。
如今的城市城市就像个围城,城里面的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而我们刚刚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却总会迷惘,仿佛只有等到你进来了或者出去时才能找到答案。
福来对强生说,你要坚强的生活着。
最后用电影末尾的一句话来安抚下我这回忆。
“是知识改变了我们,而我们要用知识去改变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