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留下太多疑点,细节众说纷纭,观点有时也自相矛盾,比如,张学良对绑架蒋介石的态度,前后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而且都出自他本人之口。
1936年12月29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一下飞机,就被军事法庭“接”走了。
审判长李烈钧问他可知罪?
张干脆地回答:不知道。并理直气壮地说:“我对委员长实行兵谏,完全出自团结御侮抗日救国的要求……损害领袖之尊严,我是承认的,也愿领罪的。 但我们的主张,我不觉得是错误的。”
在与审判长的较量中,张学良把自己的行动自比“二次革命”,具有严正的革命理想,说得审判长也没什么底气了。
李烈钧内心也支持抗日,后来回忆此次审判时说,那是奉蒋介石之命进行的“演戏”,“张汉卿发动西安事变,是反对蒋介石独裁,谋求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何罪之有?”
1956年,退台的蒋介石反思自己一生革命成败,让“软禁”中的张学良也写,“将西安事变前后事实,写一回忆呈阅”。
张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沉痛反省,万分惭愧,说自己“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甚……良酿巨祸,百身莫赎,中国今日之浩劫,不悉祸延何日……”
这明显是根据蒋介石的意思,再次“演戏”。
1990年代,居住在美国的张学良摆脱的蒋介石的阴影,说了一系列“真心话”。
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说西安事变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没要钱没要地盘,就要他抗日。“我牺牲了我自己”。
“好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我给它擦一擦,再给它开开,让它更亮。实际上我这样做,他不是更亮了?”
1991年,张学良90岁了,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又说起西安事变原因,说自己是为了对国家“做贡献”,“对搞内战不舒服”。
张学良坦白说,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他准备好了受死,但没想到蒋介石软禁自己50年。
美国记者接着此话问他:“”这日子不好过的,假如时光能倒流,您还会这样做吗?”
老张毫不犹豫地说:“我还是一样那么做。我做的事我负责,没什么后悔的,别说软禁50年,枪毙了,我都不在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