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谢谢11班的每一个孩子,因为你们让晚秋老师的工作充满战斗力。在这里,我记录下我们相处的第一个月,记录我们彼此成长的过程。我坚信,走过这段青春岁月,我们会怀念彼此,怀念我们的11班。
生活从不按计划行事,我没有想到会走进11班这个大家庭。我有些意外,有些不解,甚至我的心里有些排斥,可退一步想象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面临了就坦然接受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一周:从陌生到熟悉
依稀的还记得,9月2号下午,我和班上部分孩子见面了。认识的第一个女生是甘莘驰,这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后面又来了几个男孩,谢雨昊,周俊磊,邱易佳,彭杰,慎恒毅,肖睿海。那么地陌生,班主任工作如期开始……星期一到星期五,46个陌生的名字慢慢熟悉起来,从偶尔把学生认错到最后全部认识。
第二周:温柔以待
对于眉山,我很陌生。对于实验初中,我更是不了解。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我听到很多言语。我接受到很多信息,孩子们似乎在观察什么,好奇新来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样的?这一周,我只是注重常规检查,早读,卫生,出勤等等。班委干部,其他安排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动是孩子们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因为之前临时乱做的位子确实影响不好。新增加了每日一语,请值日的孩子进行成语分享。新分了组并留影合照。
第三周:看不顺眼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熟悉,我开始觉得这帮可爱的孩子,太让人头疼。部分孩子不会学习,不会听课,不会思考,太多太多的不会,让我意外,让我觉得看起来不顺眼。可是,我的内心清楚的知道,这就是学生,他们是有着无限可能的人,他们是每天都在发展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未成年人。他们是看起来好像懂事,而实际上懵懂的孩子,而我能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管理和培育,应该更侧重什么呢?这些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不多,班级管理和儿童教育的书,看了一些。无论是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还是国内的李镇西、魏书生,或者是其他的教育类书籍,其主流思想均是关注孩子个性发展,引导从爱出发。我该从什么出发呢?我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想以柔克刚,循循善诱。重点是认识每一个孩子,了解每一个孩子,寻找所谓的犯罪证据。因为经验告诉我,在不了解一个班级的情况下,强制性的开展工作,只能解决表面问题。
第四周,暂时分离
由于个人工作的事情,我去重庆办事两天。临走之前,请物理曾老师帮忙看着。孩子对于这件事,没有多大反应。个别孩子,有些调皮地说着为什么不是体育老师来帮忙。不知道为何,这两天,我很是担心,担心他们出问题时找不到我。可是理智告诉我,不用担心,孩子们其实很棒。我猜想估计是我想得太多。周三,我在大课间跑步的时候出现在操场,孩子们有些意外,看到孩子们的瞬间,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幸福。我听到一个声音,徐老师,我好想你哦!虽然只有一句话,或许只是一个人,但是我依然觉得开心。我没有想过这句话的真假,因为没有理由去质疑孩子的真心,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我为这位勇敢表达情感的孩子点赞。回来以后,常规工作如期进行,食堂阿姨反应孩子们前两天,吃饭时秩序不是很好!接着又开始反复抓,抓反复。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们,同时提高作文水平,继续进行着心理分析书,目地在于引导孩子自我教育。
这就是我和孩子们相处的九月,从陌生到熟悉,从不顺眼到接受。大不变对小变。那些打扫卫生的被罚了,那些跑操缺席的因为颜值担当找到了存在感。那些各式各样心理说明书陆续交到了办公室。可依然我们的英语重写没完没了,就像我们身上的哪些坏习惯一样,牢牢地贴在了我们的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