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北上广深的漂来说,996的加班强度、没有尽头的知识升级、源源不断的95后00后追赶、背负房贷车贷而不敢换工作是每天醒来都需要面对的大山,而当有一天你发现几十年的努力除了买套房、其他根本赶不上CPI增长的时候,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对于家庭资产的打理,我们来做一次简单的测算。

这里假设初始资金50W,每个月1W定投,不同年化利率下在35年后的结果:余额宝4%是10 million ,年化10%=42 milion ,年化15%=150 million,年化20%-巴菲特股神水平=545 million。选择合适的收益率的重要性不亚于努力工作赚取现金流,如果现在图省心选择余额宝,34年后可能你比努力寻找高收益率的人少赚几千万!20%的收益率是巴菲特股神的级别,如果该寻找10%-15%收益率的标的,是否需要专业的投资能力?是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对于工作10105的上班族是否期望过高?

拉长时间段来看投资表现,巴菲特以20%领跑,中国股市14%优于香港恒生和美国股市的表现,理论上如果买中国股市的大盘指数,是否就可以实现最初的梦想?2007年巴菲特采用标准普尔500成分股指数,跟主动选择标的对冲基金经理对赌;2016年,前者复合增长率7%,后者仅有2%。巴老曾说,如果死后90%的现金交由托管人购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本质对标国运,比如沪深300,是挑选资金盘和流动性TOP300来作为成分股并且定期替换,相当于投资本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如果国家经济繁荣发展,这些公司一定是处于赚钱的龙头(当市值下降时候,可能会被优秀公司替换)。于是将“我期望持续30年拿到10-15%收益率的投资选品”问题转变为“我是否相信国家经济再稳步增长30年?”,按照过去30年增长是14%,未来即使低于这个值也勉强可以接受,因为主动基金经理未必比这个效果好。
对于股票市场也可作为散户参与,但在中国股市是“七负二平一正”,投入的时间精力需要自己成为专业的选手,而且不一定跑赢基金经理。如果遇到名师,且有时间精力来投入,投资是可以作为一份终生职业来看待。
对没有太多精力的上班族来说,指数基金是收益符合10-15%且时间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投资品。对于ROI如此高的品种,首先需要了解指数基金在基金里面处于什么位置,与其他的基金品种有什么区别,防止在实际购买的时候被销售员牵着鼻子走。

基金从申购类型上看,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申购之后在规定期内(一般是5年起)不能赎回,虽然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但流动性非常差,导致规模很小(仅有开放型基金的3%),一般可无视。开放型基金根据标的物不同,可以分为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混合基金等,其中货币基金是余额宝的底层类型/收益率稳定在4%左右,其他基金从名字上可看出其投资方向。
股票基金可分为被动基金/指数基金、主动基金,前者选股是被动跟踪某一指数的成分,后者是基金经理主动选股。巴菲特的对赌案例是前者胜出后者。
指数基金根据交易和赎回机制,又可以分为一般指数基金、ETF,前者是拿现金跟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一般不在二级市场交易、赎回费率跟持有年限挂钩(不希望你过早赎回),后者是大户用股票跟基金公司购买份额、拿到二级市场上卖给散户(对于散户来说,购买/卖出ETF就像股票交易,输入ETF代码买卖、费率也基本上是万五/万三的水平)。另外一般指数基金对于风险偏好型的客户,推出分级基金,对于新手不推荐,因为分级A虽然固定利率,但高于一年期年化的时候仅对大户配售;分级B相当于加杠杆,风险较高。
本文部分数据援引自《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作者是银行螺丝钉,思考也源于第一二章节的内容,欢迎关注后续对于指数基金的思考和实盘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