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考研还有64天,我终于久违的倒下了,喝了感冒灵,开始了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又一觉还在挣扎着企图再看一眼同步电机的讲解视频,感觉倒下睡觉的自己和周围二刷张宇大哥的真题的那个兄弟,还有记满了马原笔记嘴里默默背诵着的女孩子格格不入,所以就,放弃挣扎回宿舍睡觉。
刚刚看到一个公众号文章写着清华北大的学生一定不感受这些即将毕业的二本学生的挣扎。
图书馆里早上的六点半,很多座位已经陆续坐满了,考研这个事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直到晚上9点30图书馆闭馆,大家陆续离开带着晚上要继续看的书。然后几个小时后我们再次相遇。
每天遇见的都是熟悉的面孔,站在馆外阳台背书的教音女孩从早上直到天黑,目光对视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她眼里的坚定,晚饭后走廊里背书的人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变过了。我喜欢这种每个人眼里的坚定,觉得生活特别有能量,一群人为了各自的小心思努力。
考研和高考不同,似乎是更倾向于个人的选择和多了一点个人色彩,更多的是自我选择和自我督促。
其实有时候特别矛盾的是到底是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其中一定有部分时间是低效率的,还是应该投入少量高效率的时间去学习。似乎就我的感受来看,更多的人选择了前者,用时间堆起来的成绩到底能不能战胜少时间效率的结果。
我不知道。我选择了后者。
选择后者的时间规划就是每天学习时间5-7小时,基本全部时间高效率。每天按时睡觉,每学两个小时就用休息调节,很轻松心情也很好,学的过程也很愉快。这是我准备的状态。有时候做电力系统分析的题两个小时做一道。数学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反复刷视频上,比如高数线代概率张宇大哥李永乐大哥的我都看过了,也认真的做了笔记。收获是基本知识全部掌握,真题也可以独立完成。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刷题,但是刷视频中的题全部都做了,感觉也做了好多。我一直觉得刷题多不适合自己。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所以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我,嗯,不那么年轻了。
其实我挺害怕,如果结果失败,考研低分,同时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带来的勤奋假象,我会后悔和遗憾。
即便是现在很多书上强调的勤奋假象,努力假象,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时间的堆积就是会提升低效率的不足,量的积累是会引起质的飞跃啊。可是,考研低分,自己又一直用所谓的高效率在学习,同时没有投入过分多的时间,最后结果失败了,一定心里难过死了。
最近学东西,觉得自己没有带特别的目的,每天复习的很慢,虽然周围的朋友已经刷了几次了,事实是我的数学一刷还没有刷完。我也不着急。专业课暂态和稳态,我也学了四分之一。每次学东西我都很认真就当作掌握的来学,没有带有考试的目的,也忘记了考研。要不是手机上的倒计时,我想我还不知道还有64天吧。
终于,百度网盘的课下载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