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的这次根魂展甚是喜欢,趁撤展前看个够。以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名义,20余件精品文物从全国各地集结潇湘大地,为湖南人民呈上了一场视觉饕特盛宴。此次展出的文物有上古的鱼纹面陶罐、良渚玉琮,书同文车同轨变法中的商鞅方升、睡虎地秦简,还有曾侯乙铜鉴、司母辛方鼎等诸多常日难得一见的青铜器具,还有汉唐盛世的方砖漆器帛画,反映边疆域外民族风情的头冠饰品,宋明清三代的丝锦字画瓷器,再到最后展出的现代北京城门钥匙以及新中国解放的情景,陈列文物以时间为序,纵线回溯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虽少却精,可谓是微缩版的“古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稍有不同的是,墙挂展板以文物为中心,讲解文物细节并介绍同类型文物在国内的出土情况,纵横交错,给我们这些小白展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文博经纬地图。泱泱中华,上溯五千年,精品良多,其中几件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鱼面纹饰陶罐。鱼为鲵鱼,即娃娃鱼,圆眼,双爪举起,憨态可人状。先人以动物做图腾崇拜,此鲵鱼可能是最早的人面蛇尾的伏羲形象,后鱼面逐渐淡出视野,伏羲就衍化成蛇身龙身了,
图一说到伏羲,印象很深的还有新疆博物馆藏的伏羲女娲相拥交图,图画中伏羲执矩,女娲执规,人首蛇尾交尾,身着有唐代帛衣,裳上有渐变色饰文,只是唐代服饰较明显,画上为太阳,下为月亮,据传伏羲女娲是人类始祖,后诞生人类,
再提到上古文化的还有百闻难得一见的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以往在马王堆常展中只见其复制品,这次见真图,有几点细节。古代画上天必定是有月有日,且月与蟾蜍嫦娥本月的形象密不可分,日则是闪耀。绘画中地面有牛鬼蛇神等等动物形象,中间人间也是活者哀悼祭奠逝者,并祈愿其魂能升天之景。此类帛画有现代少数民族经幡之功用,用以祈愿。
其四好玩处是汉代的驿使画像砖,寥寥几笔,千里快马送信的急切感跃然纸上。只是信使没有画嘴巴,意谨言,原来古代对于送信良人的要求与现代的保密要求同样严苛。
其五是莲花观音坐像。早期观音为异域男性形象,后到唐时逐渐变成女性形象,且相貌柔和面容可亲,此尊观音尤甚,眼眸微睁,眼帘低垂,坐于莲花尊上,似如俯瞰众生,心生慈悲。且有典型中原内地特征,则是背部微拱,刻画有富贵包。
其六为关注度颇高的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此处,博物馆的志愿者老师围绕绘画工笔争议许久,有一观点是,对照仇英其他画作,此界画宫阙以外图像应为当时宫廷匠人流水线作业绘制而成,唯独宫阙板面笔墨丰富,色彩绚烂,用笔考究,与其他界面截然不同,才是仇英所作。这般角度看画,确是刷新在场人的认知,但不论怎样,此幅长卷描绘人物场景众多,细节丰富,经得住逐一细看,是此景中最值得花功夫的一件文物了。郊外有携琴访友者,围坐看戏情景中竟有小孩攀登于树上者。给田间劳作的丈夫送饭的妇人,城内,肉食铺典当珠宝店鞋履衣裳等日用品店沿街而立,桥上挑担小贩随处可见,还有在深宅大院的妇人,高朋满座的青楼等等,宫阙楼阁,亭台舞械,不一而足,用笔工整,写实生动,实是了解当时市井社会的很好切入口。
逛省博,刚好碰到了一群志愿者在观展交流,很认同有个老师的观点。在如今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各种高清大图和文博知识唾手可得,博物馆的意义何在?就是那种当你置身于空荡的展厅里,面前摆放着一件件历史上千年的实体文物时,你会感觉一种旷久的时间飘渺感,再当你静下心神,抛开一切知识背景体系去观看这件文物的细节时,那种最直观的美的感受是任何文字和图片都无法传达的。那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审美战栗直击灵魂,真实且剧烈。所以,博物馆讲解会用专业知识来来对眼前文物的背景、意义等进行学理解释,但到动情处,面对美的事物,他们只会语无伦次地夸赞“真好啊”,这时他们又只是纯粹的观众。诚然,看展是一种艺术,需要背景知识做铺垫,但最基础的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那种审美的能力。虽然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保留了多少,已经不知。但如志愿者老师所言,只管去看,就对了。
所以,特别感动于这群因为纯粹的爱好而在省博义务讲解的志愿者,因为爱好,没有杂念,走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