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西湖涵碧(原创)
《夏蒂》这本书是我少年时代的一束光。我带着它到了大学,又到了我工作的地方,还到了孩子的书柜里。
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来之不易,也可能是因为这本书自带光芒,让人爱不释手。我带着它从十一岁走到三十多岁,还把它亲手传递给了我的孩子。
到现在,我也不能否认,这本书确实来之不易。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小孩手里是没有零花钱的,因为大人也在为钱发愁啊。
但是生活在农村,靠地生活,总能有办法的。
暑假的一天早上,妈妈说:“妮子,你能不能帮我把咱家菜地里的菜卖了?我这几天忙,顾不上卖菜,你卖了菜变换的钱可以买笔买本。”我一听开心极了,也想着自己十一岁了,完全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事情了。
杆儿秤是妈妈现教的,菜是妈妈帮忙带到市场的。在那儿我以为人家看我是一个小孩,不太会光顾我的摊位呢,结果客人比两边的摊位都多。后来一位爱说笑的大叔解答了我的困惑,他被我左边摊位老板招呼时,笑嘻嘻地说:“得上小姑娘这买菜,小孩子不会骗人。”
就这样,我早早卖完了妈妈给我带的菜,收摊骑车回家。把钱交给老妈时,妈妈一数,有三十多块钱呢。妈妈把所有的钱,一分不留地给了我。那是我收到的最多的一次零花钱,可以称为一笔巨款了。
后来我就到书店精挑细选了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夏蒂》。回到家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它们,读完了三本书,我依然觉得《夏蒂》写的是最精彩的。
夏蒂是整部小说的灵魂,小说名字就是用她的名字来命名的。书中的夏蒂是一个天真活泼、淳朴善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个小姑娘。
她走到哪里,就把光和热带到了哪里。所有人因她而变得更好,而她也因此变得能量更强,光芒更加耀眼。
书中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和夏蒂关联性比较大的人物有夏蒂的爷爷、羊倌贝塔一家、克拉拉一家。这些人在夏蒂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变得更像自己,他们最终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 爷爷
爷爷是和夏蒂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由于夏蒂被姨妈带到了爷爷家,夏蒂有机会跟爷爷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她对爷爷的改变是巨大的。
夏蒂到来之前,爷爷自己一个人住在山上,日子过得单调、冷清又闭塞。可以想象得到,山上的日子是多么清贫,可是对于5岁的夏蒂来说,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奇。
夏蒂在爷爷家里,自己找到了一个放干草的阁楼当床,褥子和被子都用干草做的,睡觉时一股清香的味道萦绕在梦里。而她躺在床上,透过窗户就能看见满天星斗。那真是一个童话般的阁楼啊。
白天,在阿尔卑斯山上,夏蒂给羊儿们一个一个都起了可爱的名字。山上五颜六色的花,以及太阳升起落下时给山上晕染的各种颜色真是人间罕有的景象。这更增添了阿尔卑斯山的魅力,成为了夏蒂心中最美的花园。
夏蒂对周围一切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爷爷,激活了爷爷内心善良热情的天性,爷爷也重新拥有了信仰。
二、羊倌贝塔一家
夏蒂的到来,给羊倌贝塔单调的放羊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让贝塔奶奶瞎眼后的黑暗生活变得比以前更亮堂。
因为夏蒂对贝塔奶奶的牵挂和爱心,让奶奶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人也变得比以前更有生机了。
夏蒂与奶奶之间的真挚情感也感染到了爷爷,爷爷会在冬天来临之前,给贝塔家的房子修修补补,让他们一家安然过冬。
三、克拉拉一家
克拉拉是个腿有残疾,站不起来,需要坐轮椅活动的小姑娘。克拉拉家里非常富有,但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只能请家庭教师在家里学习。正因为这样,夏蒂被送到了克拉拉家里给她当玩伴,陪她学习,陪她玩耍。
夏蒂是属于大自然的,进入那样的家庭,夏蒂显得笨拙粗鲁,与那个家格格不入。可是,克拉拉却觉得夏蒂有趣极了。尽管古板严厉的管家小姐要求把夏蒂送走,但因为克拉拉的极力挽留,夏蒂留了下来。
但克拉拉的家尽管再富有,还是不如阿尔卑斯山让夏蒂着迷。夏蒂因为强烈思念爷爷的家,患上了夜游症。好在克拉拉的奶奶和其中一个仆人对夏蒂友好又关心,才让夏蒂最后又回到了阿尔卑斯山。
克拉拉也跟着夏蒂回到了爷爷家里,并且住上了一段时间。在阿尔卑斯山自然环境的滋养下,以及夏蒂地鼓励下,克拉拉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这让克拉拉的奶奶和爸爸高兴极了。
至此,夏蒂热情似火,自然质朴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升华,人物形象也变得立体鲜明可爱。
后来这本书被翻拍成电影,冲着原著的精彩我也看了。可是,我却觉得电影有点仓促草率,缺少了原著中的很多细节,影片中的人物也没有原著中那么充实饱满,魅力四射。完全没有原著的那么精彩感人。
在夏蒂的影响下,我也变成了夏蒂那样温暖热心的人。所到之处,对身边的人也都会照顾有加,别人给我的其中一个标签就是温暖。现在想来,也许就是中这本书的毒太深了。能成为这样的人,我内心也觉得满足安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