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我读书的历程正是中国文学百花齐放的过程。
小时候,看的是小人书,现在仍然觉得比现在的漫画有趣多了。上学后就看童话故事,红色经典,培养了一个三观极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港台文化开始传入。琼瑶的小说现在看来有些无病呻吟,当年可是趋之若鹜。金庸、古龙的武侠更是燃起多少少年的江湖侠义梦。
后来,开始看名著,那种不懂装懂、囫囵吞枣的看,显示自己的修养有多高。
陆续接触过知青、乡土、纪实、痞子、颓废各种类型,也曾经沉迷过官场、恐怖、军警。网络开始流行的时候,出现了穿越、玄幻、仙侠,即使被很多人嘲笑为小白文,依旧看的津津有味。
读书对于我来说,最初是一种未知的探求。那里面有你所不知道故事,带给你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后来发现,更大的乐趣是充分体现你日常无法张扬的个性,所以偏爱武侠,即便已经繁荣不再。小白文也是,你难道没有做过出人头地之后嚣张扁人的白日梦。
至于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不要期望太高。
其中,最不愿涉及的是话题沉重的现实 小说。就像《活着》,这本书知道很早,应该是十几年前,看过之后的后遗症是不敢再看余华的书了。不是不好,是这种拷问人性的书让人很是压抑。年龄见长,才敢重新拾起。
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先吸引你的是想看,而不是这本书必须看,那样会让读书这件事成为一种任务而不是乐趣。
读书是个怀疑的过程,你会忍不住去求证,书里写的是否正确,历史是否这样。最早有这种想法,是一本《中国远征军》,我才知道国民党也有热血的军人,曾经为国赴汤蹈火。
看的多了,自然会想涉猎更多的类型,接触更多的知识。我就是看穿越才开始对历史题材感兴趣的。
看看各个平台推荐的书单也不错,涉及各种类型,减少你选择的时间,特别对我这种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
读的多了,自然会有选择,你会特意寻找你喜欢的作家、喜欢的类型。
读的多了,自然会有想法,会有诉诸与笔尖的冲动。然后,才发现你的满满的思想落于纸上不过寥寥数语。
然后,你会再次学习,再次充实。学会把思想变成文字,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不是为了成为作家,单纯为了记录你自己的所思所想、心路历程,独自欣赏、暗自欣喜。
至于以后,谁知道呢,人生处处是意外。
对普通人来说,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就够了。
无戒90天训练营第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