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聆听了杨树亚校长一个半小时的网络讲座,主题是《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本次习作单元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理趣与情趣之间舞蹈!
这句话是针对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来说的。“理趣”就是寻找入选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学生的读写搭桥。我们要学会用写作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经典老课文,带着“作家是怎么写的”思维去亲近文本内容;要学会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寻找文本中掩藏着的“语文要素”的影子,让语文要素在文本语言与情感之中得到生长。“情趣”就是激活文本内容的情感温度,为学生的习作增添生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享受到习作的快意。面对习作单元中的经典老课文,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放大经典文本言语样式的示范性,给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写作支架”;一方面要努力挖掘文本语言的温热度,让学生在可感的、有温度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发现言语的智慧,进而喜欢并习惯于使用书面语言。细细体会,杨老师讲的真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就是为写作提供支架,提供桥梁。这些精读课文大多为经典老课文,文质兼美。除了切合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文章本身的语言就很有特色。回想自己六年级上下册习作单元的教学,深感自己教学的不足。记得自己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盼》这两篇习作单元安排的精读课文时,更多是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只是寻找了文章的言语样式。而在感受文章语言、内容的情感温度方面只是蜻蜓点水。现在想想《夏天里的成长》文中描写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多么生动、有趣啊,万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通过时间的词语说明植物成长得快;“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通过拟人手法把山变丰满描写得如此形象。看,这些语言多有特色啊!《盼》文章中小女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及场景描写,把小女孩盼望穿雨衣、穿上雨衣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情节有趣,这些都是激活学生阅读情趣的抓手。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也许就是我们更多是在给孩子输入“理趣”,而忽视了“情趣”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需要快感,需要我们有一颗“匠心”,既要关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理趣”,还要去挖掘文字中的“情趣”,让阅读教学在“理趣”与“情趣”之间舞蹈!至于如何平分秋色,我想首先一定要明确本次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语文要素寻找言语样式即“理趣”应放在重要位置,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情趣”。“理趣为主,情趣渗透其中。二者融为一体。”这是我个人对习作单元阅读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