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不见抬头见,说的就是邻居。
搬到现在的小区也有七八年啦。熟识的邻居真不算多,大多是见了面,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已经算是不错的。
四楼东户的邻居印象是比较深的。刚开始引起注意的有这么三两件事:先是从三楼东户的大哥大姐说起,尽管至今不知道姓名的。我们是在成为邻居之前,有这么一次,在汽修厂做保养时认识的,但现在他们已经换了房子,一走了之。原因很简单,四楼邻居的两个孩子是他们换房最大的动力。这样的情况绝对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对于三楼这家前邻居的遭遇,仅仅同情叹息吧。或许,应该感谢四楼让他们又有了乔迁新居的机会吧。
在楼下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很是引人注目。这是经过改装的三轮车,车身已经改造成为快餐车的模样,这个也不陌生的。令我诧异的是,“快餐车”外部的广告,凉皮,凉菜,肉夹馍;卷饼,单饼,八宝粥;炸串,鱿鱼,煎饼果子等,也就是说,这么一辆车足可以打造出小吃一条街来。是我们的邻居的小吃车确定无疑。而且是四楼的邻居家的,这才对上号。
正因为这辆“餐车”,对于这位四楼邻居的认识正应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得不承认,做小吃是很辛苦的。早出晚归,冬冷夏热的。我倒也能领受到四楼邻居很直接的嗓音。稳稳妥妥,比定时闹钟还准时。早上五点,中午一点,晚上十一点以后,邻居的大嗓门总是中气十足,声如洪钟,几乎没有一次不在显示她的存在。刮风下雨,恶劣天气除外。
四楼的这位做小吃的女邻居,身高绝对不超过一米六的,嗓门绝对不低于我们这栋十一层楼的。天天风吹日晒的,黝黑的皮肤,精神头出奇的足,经常性把男邻居训斥的像个孙子似的。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她老家是聊城的,而我老家是菏泽,自然而然的成了半个老乡。这也是聊城与菏泽人的共同认知。老乡,这个称呼,无形中让我们拉近了距离。本来就是见面熟的女邻居见天老乡长老乡短的,以至于见面不说话都不好意思。
邻居老乡很热情,经常会想着送些卷饼,凉皮啥的,但都被我婉拒,总是感到她们的不容易。直到有一次在小区门口,她大老远地给一位阿姨送卷饼,而阿姨肯定是饭后遛弯,忙不迭的推让不及,唯恐能塞到手里。
这么几年来,我见到过她已经更换过几次经营内容,凉皮,卷饼,炸串等,不由不佩服她的多才多艺。其实我一直更佩服的是她的吃苦能干。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然也有点“非议”。地下室在负一层,我去我家地下室的时候,就会路过她家地下室门口。我从来不会探头探脑窥探她家的小库房,也看到过她们搬运过食品包装箱。但有一天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狗叫的声音,此后持续了有一段时间。我颇有些反感,却也没有什么反应。
还有的一点,她的八卦能力绝对能属得上一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令人叹服。自此,我是望风而逃,避之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