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上海的第一个月,也是毕业即将两年的前奏。这是不再幼稚追求现实利益最大化的25岁,这也是最爱聊起15岁时喜欢的女孩现在都过得怎样的25岁。她们能怎样呢?比我好一点就好。遇见那一个个笑靥如花的她们,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前世积攒的功德。如若佛祖真慈悲为怀,今生也想做个好人,爱着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陌路人,给受凉的世上灵魂送一点点炭火,然后,来世就可再次遇见她们了吧。
如果真能洗了记忆,我希望能在25岁之后遇见她们,那时候的我,多少知道爱需要分寸。
还有那些达成一致默契受不了我的朋友们,我真喜欢你们啊。我做过的傻逼事,如同电影片段般在脑海里可以回放一天一夜,还按不了暂停键。如果哪天能出一本书,名字就叫《那些年我做过的蠢事》,像《哈利波特》系列一样,能从爬行的宝宝期写到老。要真给我机会遗忘,倒也舍不得,毕竟里面都是你们的身影。
我不怕做蠢事,我怕的是做了之后,你们一个个消失在人海,消失在我的故事里。我这25年,见过的都是冷兮兮的失败,让周围的亲戚家人时不时瑟瑟发抖,还得强撑着说一句“要努力”——对他们的下一代说。我们这一代生长在最变革的时期,你们若过得不好,我会苛责当初为什么不给一些勉励、提醒和实际建议。
我竟然忘了,你们也大概25岁了,父母之言尚且不顾,何况老友如我的狂妄指点。
毕竟,我也过不好。若人中龙凤,财帛丰盈,想来我说的才有人听。
还有工作。找工作,找工作,找个什么玩意儿的工作。90后习惯了被人打标签,是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正确的发声。常见到“眼高手低”这样的词,只给90后烙印上。而这个社会,过得好的是那些学术造假、履历夸大、面试吹水、投企业所好的人。他们现在为了一份工作讨好面试官,以后为了上升而讨好利益相关人。这有错吗?没有。他们排着队加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军,或是粗鄙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终会被现实踩得放下高看的眼,而举起双手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可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可能更多是心大如海满脑荒唐的理想主义者吧。他们在人群中饮水赶路,在一方静谧书桌旁用尽了一生,在有人声处大哭大笑,在荒原旷野里与天歌唱。远方不远,出门便是;诗歌易寻,岂止风月。没有人是被现实打败的,都是被自己压迫,被亲友绑架,被陌生的众生上了枷锁。
说这些对找工作一点帮助都没有。没有面试官会问你的理想,他们可能更关心你知不知道四小鲜肉的理想。
我时常在想,喜欢并且擅长的东西, 是不是才是事业的最好方向?可房价不仅在降低年轻人的生活品质,更是在摧残选择。高薪的工作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盛宴,丝毫不想人之蜜糖我之砒霜。冷门的、低薪的、不确定性大的工作,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赌博项目,而筹码是时间。赢家鲜花满地进了名利场,输者懊恼嗟叹进了平凡家。
谁的一生,不是唯一的一生呢.......
要说想得最多的,还是爱。好像从某一时刻起,顿悟了喜欢和爱是两回事。我爱着相遇的每个姑娘,份量有轻有重,奇妙的是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斤少两。我现在还爱着她们,但我不再喜欢了。更可怕的是,好像被上帝剥夺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我遇到的好姑娘不多,如果下一秒就有一个,我竟然只会想着和她做朋友......说来谁会信,我得了一种一旦表白就会全身尴尬不能好好相处从此两人无法交流的绝症。
我很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吧。我宁愿孤独,直到我优秀得足以埋葬了我的自卑和慌张。你哪里知道,你每一次的笑容,都让我兵荒马乱。
但父母朋友们哪知道这些。他们时不时的催一催,等着我早点搞出大新闻开一开他们的心。那些相亲的人大概也无奈地为此敷衍随便着。有一句话说得好,结婚不要随便,要随“性”。遇见一个想上并且终生想上的姑娘(小伙),让自己开心,让别的追求者死心。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找一个不那么喜欢的人来增加生活的艰难?
人们都说,想遇到一个有趣的灵魂。人们还说,找一个势均力敌的两情相悦。每一个有趣的灵魂,都有它的专属攻略,没有白头前,谁也不知道答案。技巧当然可以学,教人约炮的都赚死了,可是啊......
好多人,还爱着初见抑或初恋,放不下,抹不去,就好像能一直捧下去。手不酸,心也会酸。
就像凌晨5点的上海,你知道很快会天亮,明月光还照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