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式人生哲学

作者: 木木小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5:29 被阅读35次

                    ——走到理性的背面

大文豪歌德说过:“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总是灰色的。”不管你的理论是多么的优秀,最终也无法逃脱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的命运。伟大的歌德算是把人类的思想给看透了。

我们总是期待某一个理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未来。然而,这种想法却与生命的存在有着原则上的冲突。若未来是确定的,那么,现实中生命的选择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即使所谓的自然科学理论,也无法避免灰色的命运。就比如大家熟悉的物理学,当你要对所谓的“力”进行刨根问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没有人能说清楚的东西。到底是“力”导致了运动,还是运动导致了“力”的思想?说不定还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米兰•昆德拉也曾引用过一句出自犹太人的类似的话:“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于是人们又开始思考,总是妄图理性的分析一切企图套用所谓真理去判断甚至解决未来,真的总是那么适用吗?倘若想要以理性的姿态挑战人生百态,这般人生岂不是少了些许无可名状的感性与神秘。

海明威是个很有名的大作家,研究者对海明威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依然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很多对海明威持否定态度的评论者认为,海明威尽管生活空间很大,但实际他一直在描写一种特别空洞的生活,对于文明社会,对于重视文化底蕴的人群,他的这种生活是不足取的。人们习惯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精神的灵魂的,一部分是肉体的。显然,他们认为海明威的生活亦或是作品,都不具有很出色的灵魂深度,似乎他只在意“表”。真若如此吗?

马原曾在一门课上,同时用两个杀人故事去讲一个话题:那是两篇短篇小说,海明威的《杀人者》和博尔赫斯的《等待》。同样是讲杀人故事,两部小说却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博尔赫斯可能更关注灵魂。《等待》这篇小说几乎没有情节,甚至没有人物。小说讲一个人到旅馆投诉,登记时他报了要杀他的人的名字。接着整篇小说就描述这个人琐屑无聊的日常生活,他一直在等待被杀那一刻的降临,甚至在梦境中也在等待。他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都和眼下自己面临被杀的境遇联系起来。在电影院中被人撞了一下,他就一直猜想那个人就是来杀自己的人。他把生活和想象、梦境和现实都混交在一起。然后有一次当他处于这种混淆不清的状态时,他正在睡觉,忽然被响声弄醒了。他看到要杀他的那个人带着枪和几个陌生人走进房间,他对他们挥挥手,说别来打扰他就翻身继续睡。他以为这些人不过是他每天梦境的一部分,于是他最后在梦境中等来了枪声。

看海明威的小说,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形态。看他的小说《杀人者》,你完全不知道杀人者和被杀的人心里怎么想的,你只知道有两个人到一个餐馆里等候一个他们准备杀的人。两个杀手在摸清现场情况之后开始有计划的等待,但是他们没有等来猎物:一个叫安德瑞森的男人,然后就当没这回事似的,他们离开了餐馆。对他们而言,他们来或者没来似乎都没有什区别。但是我们看到,他们的来临对餐馆里的人还包括被追杀的安德瑞森,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反应。生活如常,什么都没变,但他们变了。

安德瑞森毫无反抗地等待被杀那一刻的到来。黑人厨子塞姆在这件事中完全是唯恐避之不及。老板乔治在听到等死的安德瑞森之后不置可否,习以为常。但伙计尼克不行,他说他受不了,眼见一个人要被杀掉,这个人却完全没有反应,只是等死;尼克说这地方他待不下去了,他一定得离开。我们可以设想,把这个小说拍成电影,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真是非常之鲜明。海明威这么塑造人物,实在高明得很。海明威的方式特别直观,他笔下的人物都在动作,不在思考,人物只对事件有即时反应。所以海明威可以说是一个摒弃了心理学的小说大家。

“像海明威和博尔赫斯的区别一样,人群历来分为两种。一种人是一直在想,一直在思考,他们一生主要的生活就是在动脑子。同时有另一种人,他们一生主要的生活是在动作,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看、去听、去表达,充分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

而海明威式的人生哲学,不仅体现在他自己身上,更体现在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

海明威一辈子写的几乎都是硬汉,硬汉是海明威的主题。他有一篇小说《五万元》,讲的是一个拳击手的故事。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拳击手,他在一次比赛中却买了自己输。当然,身为拳击手,他还有职业道德,并不打算防水什么的。而对手当然想赢,于是在比赛时不遗余力。比赛的最终结果是,主人公如愿以偿,他打败了,但非常惨烈。比赛之后他下了拳击台,他和一个相关的人说,“我里面都被打坏了。”可见其惨烈以及其创伤之重。事实上海明威从来不直接写人物心里想什么,他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动作、言辞,来展示人物内心的。

海明威一生中最为人所熟悉,最为人所广泛称道的小说是《老人与海》。小说中渔夫是个老人,当时写老渔夫的海明威也已经是个老人了。这时候海明威自己和他的人物都已经开始回望人生,回望人生的时候才有一份达观。“应该这么说,达观是男人的最高境界。努力去做,无怨无悔,没有遗憾,没有任何缺失,人生因为达观而完整,老渔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马原在《海明威的男人哲学》中总结到“海明威的写作是主动走到思考的反面,我愿意换个说法,我愿意称海明威的男人哲学是‘理性的背面’。我愿意说,走回理性背面的男人实际上是走到了生命的最初和最后,这是关系生命的哲学。”哟。用了这么些话去说海明威笔下的人物,我想我们能从他们的世界中学到有益的一点东西,就是努力去活、去做!不要停留在想上面,主动走到理性的背面,努力去做,无怨无悔,没有遗憾!

相关文章

  • 海明威式人生哲学

    ——走到理性的背面 大文豪歌德说过:“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总是灰色的。”不管你的理论是多么的...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这是本什么书】 如果说海明威是硬汉文学的代表人物,那叔本华就是硬汉哲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本讲人生哲学的书,从分类...

  • 林清玄式的人生哲学

    01 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会被寒冬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

  • 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

  • 海明威

    我说:最近有一个男人的名字总出现在我脑海中 朋友问:是谁呀? 我说:海明威 朋友问:是Ernest Miller ...

  • 海明威

    DAY:21天写作课之第三天写作课,易斯与大家分享! 小伙伴们早安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

  • 海明威

    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第二年他又凭借此作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笔风一向以“文坛...

  • 海明威

    硬汉。 参加过各种战争。被炮弹炸到,身上有二百多个弹片。 坐轰炸机,轰炸德国,飞机坠毁,死里逃生。 写老人与海,就...

  • 海明威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

  • 海明威

    如果你认为海明威是个伟大的作家,那是你不知道他有多渣 中信书院 3天前 文:sushi 显示大图 前些天,同事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明威式人生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bd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