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林寺桃花》

读《大林寺桃花》

作者: 何诗 | 来源:发表于2017-06-02 14:58 被阅读0次
timg.jpg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世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惆怅,却不知道春色已转移到这里来了。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细读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春归大地,芳菲尽落的时候,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重重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料未及的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诧异和欣喜。“芳菲尽”和“始盛开”是对比中遥相呼应的,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致心花怒放。着意用“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奇异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诗人曾因惜春、恋春,一直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确实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右脚而已,看他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此诗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是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 ,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精品。
   
   诗人为春色逝去,觅而不得而惆怅时,意外见到高山古寺中的桃花初盛开;
   这里揭示的不仅有因海拔升高,气温上升慢,故高山桃花盛开迟的地理气候知识,也有类似:“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因身在此山中”的视野格局局限的思考,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答案,或只因未站在一定的高度和更广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相关文章

  • 读《大林寺桃花》

    在世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惆怅,却不知道春色已转移到这里来了。

  • 周三课堂纪录📝

    第一节 古诗律动 大林寺桃花 骆骆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

  • 白居易雅正

    大林寺桃花

  • 刘滨峰书白居易诗

    《大林寺桃花》

  • 沈括质疑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020-01-03)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 读唐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时常遗憾春天太过短暂,一转眼已是初夏,这次去山...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芳菲,泛指花。尽:指...

  • 大林寺桃花

    千年前的一个晚春时节,有位多情的文人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他的内心是那么伤感,朝廷朋党相争,权臣当道让他的政治理想...

  •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 唐·白居易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 今日天晴,约上几位好友去爬庐山,说说笑笑着不知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林寺桃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fu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