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离娄上(1)

孟子•离娄上(1)

作者: 马老师0000 | 来源:发表于2015-12-04 00:28 被阅读400次

      孟子读书会进行到《离娄章句上》,首次先讨论了前6段。

      之前的章句多问答,而离娄上多为孟子自述。首段侧重讲先王之法(即仁政,后文再解释),2-6段侧重讲仁心。两者关系:仁心为基础,加之以先王之法,则平治天下。只有仁心无规矩,不足为为政;只有规矩无仁心,规矩不可自行。

一、首段

      首段结构分两部分,如朱子《孟子集注》所引邹氏之言,自段首至“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在讲以仁心仁闻行先王之法;此下至段尾在讲君君臣臣(君臣各尽己责)。

1、首段第1层

      孟子能言善辩,采用了排比、否定句式、对偶、引用等手法,然所论者一也,还是上面所提:仁心为基础,加之以先王之法,则平治天下。试分析如下:

      A、仁心:离娄之明和公输子之巧、师旷之聪、尧舜之道、仁心仁闻、善(“徒善不足以为政”)、目力(“圣人既竭目力焉”)、耳力(“既竭耳力焉”)、心思(“既竭心思焉”);

      B、规矩(先王之法属于规矩):规矩(“不以规矩”)、六律(“不以六律”)、仁政(“不以仁政”)、先王之道、法(“徒法不能以自行”)、旧章(“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先王之法(“尊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规矩准绳(“继之以规矩准绳”)、不忍人之政(“继之以不忍人之政”);

      C、平治天下:方员(“不能成方员”)、正五音(“不能正五音”)、平治天下(“不能平治天下”)、民被其泽和法于后世、方员平直(“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不可胜用(“…正五音,不可胜用也”)、仁覆天下。

      从逻辑而言,有个疑问:规矩的层面,首句“仁政”到第二句则为“先王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到“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那为何先王之道就是仁政?朱子注“先王之道,仁政是也”。

      原文引用《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给出第一种回答,即“尊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从结果角度出发,讲的是事实判断。“未知有也”是个修饰语,不尊先王之法而毁身丧国者有之,尊先王之法则寡过。

      当然,从价值判断角度也可以增加理解。孟子讲法先王,当然不是守旧不变革、无损益。我们可以说,“先王之法”具有宪法性意义,构成对后王的约束;同时从政治保守主义角度,先王之法本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演进的理性不断经过验证和微调;若信从一时理性、打破约束,也许激进主义开始狂躁。

      原文的另一种回答,即“圣人既竭目力焉,既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既竭心思焉,既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从动机角度出发,先王之法的基础是仁心。

      原文最后给出总结:为政须因先王之道。

2、首段第2层

      用“是以”开头,表明承接第一层而来。以仁心行先王之法,那怎么做呢?分两块,于君而言,须以仁立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于臣而言,须事君以忠——何谓忠?“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在这段文字中,孟子并没有说先王之法具体是什么。

二、2-6段

      第2段首句“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还是扣着主论点,但其后侧重“仁心”。其后谈君臣之道则承接着首段第2层,并引向君臣之道皆法尧舜。朱子在“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之后注”法尧、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舜,则慢君贼民而不仁矣“。

      “暴其民甚……‘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这部分都在责无仁暴君。

       第4段“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很有意思。本段前文用三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这里表明反求诸己并非从表面现象反思自我,而是深挖“失败原因”,并且强化找自身原因优先于找外在原因。

3-6段翻译:

      夏、商、周之所以得天下是由于禹、汤、文武王仁,失天下是由于桀、纣、厉与幽不仁。诸侯国之所以衰败、兴盛、存续、灭亡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天子不仁,就不能保有天下;如果诸侯不仁,就不能保有国家;如果卿大夫不仁,就不能保有采邑祖庙;如果士人和百姓不仁,就不能保住性命。现在(有些人)厌恶死亡却乐于不仁,就好像厌恶喝醉却死劲喝酒。

      我爱别人,但是别人不亲近我,那么就反求诸己:我的仁爱是否足够;管理别人,但是管理得不好,那么就反求诸己:我的智慧是否足够;我以礼待人,但得不到别人的回应,那就反求诸己,我的恭敬是否足够——凡是践行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反躬自省。自身端正了,天下归心。《诗经•大雅•文王》说:“要去顺应天命,自己谋求福泽”。

      人们有句老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是在身。

      为政不难,主要的是不因为己身不正而得罪于贤能的卿大夫。因为这些贤能的卿大夫所敬慕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会敬慕;一个国家的人所敬慕的,整个天下的人都会敬慕。这样的话,道德教化就可以浩浩荡荡洋溢滋润到整个天下。

相关文章

  • 孟子•离娄上(1)

    孟子读书会进行到《离娄章句上》,首次先讨论了前6段。 之前的章句多问答,而离娄上多为孟子自述。首段侧重...

  • 【原创】其实你不会“立规矩”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这是《孟子·离娄上》的名句。 从句中演变出的“无规...

  • 孟子·离娄上

    11:00—12:00 今天醒的早,在床上晒太阳,看新闻。12:00—12:30 吃面条12:30—19:00 看...

  • 《孟子•离娄章句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

  • 孟子七离娄上

    离娄章句上 【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

  • 《孟子》07离娄上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先生馔。孟子日课共260讲,已全部讲完,今日起将温故之。日课链接附于每章之后,可以点击直接学...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章句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此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章句下》 孟子曰:世俗所...

  • 沧浪歌《孟子·离娄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章句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 国学经典学习笔记心得《孟子》卷七离娄章句上(21-24)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有不虞[yú]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离娄上(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od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