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做《阅读与测试》,其中的课外阅读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文章较长,子默先让孩子们默读一遍。读完后,一名男生高高举起手来。
“请问这位蔡云芝老师不是女的吗,为啥作者称她为‘先生’呢?”
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于是子默开始引导:“不错,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只有男的才被称为‘先生’,而女的被称为‘先生’的则很少见,对吧。在旧中国,也有称女士为‘先生’的,那是表示说话人对这位女士特别尊敬。”子默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引申:
“比如之前学过的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人们通常都称她为‘杨绛先生’,因为作为那个时代的杰出女士,杨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再比如央视百家讲坛的开头片花,常常会出现叶嘉莹的名字,人们也会称她为‘叶嘉莹’先生,因为她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杆性大师,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
讲完了这些,我让学生用心体会,仔细揣摩文中的蔡芸芝老师到底好在哪里,还顺便告诉孩子们,这位蔡芸芝老师不仅仅是魏巍的老师,也是老师我,不,我们那一代人的老师,因为我们在十三四岁的时候,都在课本里学过这篇文章,当时非常地深入人心。
“在年少的魏巍眼里,他的老师蔡芸芝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这样完美的老师你们曾经遇见过吗?”子默问道。
“没……没有。”孩子们小声说。“为什么?”子默追问。孩子们都不吱声,只是面面相觑。
“在一百个老师当中,能出现几个像蔡芸芝这样完美的老师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人天生适合当老师,性情温和,举止大方优雅,喜欢陪孩子们一块玩,还特别有爱心,这种人孩子们当然喜欢,所以才会像作者年少时那样,暑假里某天的睡梦中,还迷迷糊糊要去找自己的老师……”
“其实是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更多人,他可能不太适合当老师,因为脾气暴躁,缺乏亲和力,对教育孩子也缺乏耐心,甚至可能还有暴力倾向,随意打骂孩子……但是没办法,中国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教师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所以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老师只有极少数。据说也有的国家,无论你提到哪位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人家教师的准入门槛非常高,不是一般人想当就能当上的,这个国家不是你们以为的mei国,而是欧洲的芬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网上去搜搜看看。下面,我们接着讲练习。”子默终于将注意力转到练习上。
因为拓展引申的比较多,所以孩子们再做这个阅读就很轻松。练习完成后,子默让学生课后将这篇《我的老师》分两次抄一遍,便顺利下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