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心疼孙子,总是希望他能多吃点。每次吃饭时,碗都盛得满满的,还要往实里压一压,再不住地劝饭:“这么大个个子,怎么就吃这么点儿,得使劲吃,才有力气。俺们年轻时候,就没有不好吃的东西,现在老了老了,还吃一大些……哎哎,别往我碗里叨……”每天的饭桌旁奶奶必叨扰几句,但她老人家念经似的劝饭实际作用好像不大,儿子不是再端着碗倒进锅里一些,就是直接夹进奶奶碗里,有时就有些不耐烦,嫌奶奶把他当几岁小孩了。这时,奶奶又总是忧心忡忡地说:“安阳,怎么不吃东西,你就饿肚子吧。不爱吃得捱乎(方言,忍耐)着吃呀。怎么就不吃东西呀……”
奶奶这种习惯式的劝吃无疑是爱心使然。不仅是自家人,对客人、对外人亦如此。她是个古道热肠的人。除了性格因素,还和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吧。她们老一辈从小吃惯了苦,半辈子吃不饱穿不暖,对所有好吃的好用的东西都无比珍惜又高度热爱。吃糠咽菜的年代打造了他们的好胃口,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已吃嘛嘛不香的时候,他们还是吃什么都香,什么都好吃。这也真是吾辈羡慕的幸福啊。
从小生活无忧的孙子辈饮食习惯自然和奶奶有着很大的不同了。单从饭量上说基本都不是很大,因为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各种营养素俱全,间或各种零食填空,肚子里缺不着,饮食结构决定了饮食习惯。
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毋庸置疑,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体现了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但细思,有时候你所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就喜欢;你所想要的,不一定也是他人所需,所以,“己所欲”,也应“勿施于人”。这也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不仅适应于社会交往,还适应于父母对孩子。给孩子买的书,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为孩子报的兴趣班,不光因为我们想让他学;高考时的志愿、面临工作的选择,都不应该只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爱孩子,就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要再用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