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月8日,在浙江舟山的一段路面上,一辆电动车正朝前骑行,但是电动车右边却有一个孩子飞奔着,跟着电动车一路跑。
跑了一段路后,电动车终于停下来了,原本以为是让孩子上车,却不料车上的妈妈,直接打掉了孩子拉着电动车的手。
孩子继续伸出手想要拉住电动车,却再一次被妈妈无情地打掉,随后电动车继续骑行,孩子继续跟着电动车向前跑。
这一幕看得人好揪心,孩子到底犯了多大的错,妈妈居然在大马路上,就把孩子扔下让他跑?就不怕孩子摔着磕着吗?
有网友犀利地评论说:教育孩子不是这样的,第一路上车多,出事怎么办?第二你有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极度恐慌,害怕!
的确是这样,在车来车往的路上,把孩子扔下车,还不允许孩子拉着车,这就是把孩子的命置身于极度危险之中!
更何况大马路上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场合啊,带着孩子回到家里,关上门再教育就迟了吗?说到底还是父母没有一点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识呀!
父母教育孩子是应当应分的,但是并不代表父母可以任意妄为地对待孩子,至少应该谨记“人前不教子”的古训。
诚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已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就会觉得自已的名誉受到了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就会淡薄。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育孩子,要知道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2】
人前教子,会让孩子羞愧难当。
“我就是要让大家都看看,你到底犯了什么错!”前两天早上,我送儿子刚到学校门口,就听到旁边一位妈妈尖锐又刺耳的训斥声。
我转头一看,一个大概十来岁的男孩站在妈妈身边,头都低到胸部了,而妈妈继续用食指戳着男孩的脑袋骂:“你现在知道不好意思了?把头抬起来!”
男孩一动不动地杵着,而妈妈却不依不饶,伸手一把托住男孩的下巴,男孩被迫抬起头来,我才看到男孩满脸都是泪水。
旁边有送孩子的家长劝解说:“算了算了,赶紧让孩子先上学校,等放学回家再教育吧。”而这位妈妈却不为所动,还在不停地数落男孩。
从她的话语中,我大概听出是男孩前一晚的作业没有完成,还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结果她刚才遇到男孩的一个同班同学问了一下,男孩的谎言就露馅了。
或许是因为男孩经常撒谎,导致妈妈的火气彻底搂不住了,才会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间责骂孩子,我们都能理解她“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但其实越是经常犯错误的孩子,他们的内心越是惶恐不安,而父母当众责罚孩子,只会让孩子已经千疮百孔的内心,越发羞愧难当。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而荀子也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
羞耻心是每一个人的本性所在,孩子即使做错了事情,也不代表父母可以当众揭露他们错误,这是孩子应该被保护的权利。
而且父母越是想通过当众羞辱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懂得知错就改,越是达不到目的,反而是把孩子的心越推越远,甚至破罐子破摔。
【3】
关上门,是教育孩子的底线。
还记得两个多月前,武汉的一名初三男生,因为在教室玩扑克被老师发现,老师请来男孩的妈妈协助教育,谁料到妈妈在教室走廊里,直接扇了男孩两个耳光。
当时走廊里还有其他同学,妈妈这么当着同学的面扇耳光,把男孩的自尊心碾得粉碎,估计这才是男孩决然地跳下楼的根源。
孩子犯错误,父母教育是职责所在,但是父母却应该牢记一点,把孩子带回家,关上门再教育,至少能给孩子保留足够的颜面。
首先,认识到孩子的颜面非常重要。
在一项关于正面管教的大数据中,有一个关于“亲子关系中,家长倾向于哪种教养方式?”的问题,“鼓励、沟通和尊重”排在前三名。
这也说明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识中,尊重孩子并不那么重要,而这正好印证了很多父母不分场合教育孩子的现状,父母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
每个人都有尊严,都天然地爱惜自己的颜面,父母一定要有保护孩子颜面的认识,即使孩子犯再大的错误,父母再生气,也要做到不在众人面前教育孩子。
其次,公众场合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在超市和商场里撒泼打滚,这是很多熊孩子的伎俩,就是为了逼迫父母答应给他们买玩具买零食,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办?直接打一顿吗?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告诉父母们,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带回家,并且带到一个小房间里,先让孩子哭一场,把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来沟通问题。
父母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孩子,更不能动手打孩子,要知道孩子为了自己的颜面,有可能你越是教育他,他越是不服气,更容易双方都下不来台。
第三,出门前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大部分父母并不是故意要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主要是孩子很容易在人多的时候过度兴奋,而且有些孩子越是人多,越是特别活跃,错误也自然犯得多了。
有先见之明的父母,会在走出家门之前,先给孩子框定大致的要求,比如牵着妈妈的手不乱跑,零食和玩具只能买一样,不能大喊大叫影响别人等。
父母再跟孩子拉钩保证,并且孩子在兴奋之前,父母先眼神制止或者语言提醒,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犯熊的可能性,当然父母也就不会火冒三丈了。
【4】
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越爱自己。
刚看到一则视频,吉林延边的一个小男孩,因为觉得自己完不成作业,一脸崩溃地哭着妈妈说:“我写不完,你能揍我4下,让爸爸别揍我行吗?”
而妈妈却在一边录视频一边鼓励小男孩说:“你可以的,用最后10分钟,加油!”男孩只好抹着眼泪,继续埋头写作业。
很多人会觉得这则视频很好玩,但是却看不到妈妈在孩子崩溃的时候,却忙着录视频的不合适,更加不应该的是把视频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调侃他是“熊孩子”。
教育学者王人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能否给孩子、给自己一点起码的尊重?这是肢体加精神上的典型家暴,希望做父母的能换位思考,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愚昧逼着孩子讨厌学习、讨厌父母,甚至厌世。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父母不要手机一拿就把孩子的各种表现发到网上去,这跟在众人面前教育孩子一样,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换位思考一下,父母们能接受把自己难堪的一面让大众围观吗?如果不愿意的话,那么就不要让那么多陌生的人来对你的孩子指手画脚。
只有当父母发自内心地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尊严的时候,孩子才会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哪怕真的犯了错误,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育,更愿意改正错误,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是真的为了自己好。
正如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中所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