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一个水乡的小城,四季分明,鸟语花香。除了二十年在外求学和在部队服役,我的童年和现在都是在家乡,顶着家乡的蓝天,踩着家乡的泥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撤县建市以来,小城的变化不可谓不大,真的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这当然是一代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耸立在街道两侧,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在小城中间,人们欢声笑语,各个商业门店也是琳琅满目,生意火爆。欣欣向荣的景像在热闹的街景和人们的脸上显现出来。虽然近十年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许多行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似乎并没有对小城的商业和服务业形成明显的打击。或许是因为小城以农业为主,生活必须品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再加上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旺盛,人民并没有十分体会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切肤之痛。
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涉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是近年来最明显的现象。不能说不好,毕竟带来了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可是,交通拥堵却逐渐成为了这个小小城市的城市病。电瓶车的出现,更加重了这个病症。从前安静详和的景像再也看不见了,那种安逸、那种悠闲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闹市区的喧闹沸腾和杂乱无章,是上下班高峰期的极度拥堵、刺耳的喇叭鸣叫,是上下学时间段各学校门口拥挤不堪和鼎沸的人声、嘈杂的电瓶车流。
人们盲目地按着汽车的、电瓶车的喇叭,有的低沉有的高亢,有的像尖刀,有的似猪嚎,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随便你怎么按,我自巍然不动,因为,我想动也动不了。看着这种景像,我悲痛不已。对于这种轻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我竟然丝毫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厌恶。它们起动的时候,一阵嗡嗡的声音像苍蝇飞过,刹车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有时尖叫声过后会伴随着咣当一声巨响,那是撞车的声音。而当它们在学校门口的红绿灯路口集体行动的时候,那嗡嗡声、刹车声、喇叭声便铺天盖地般呼啸而来,势不可挡。
每年因电瓶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达到半数以上,其他受伤和财产损失的数量就更加不计其数。可是我们为什么只是从电瓶车驾驶人不遵守交规和交通安全意识中来寻找原因,而不从公共交通的设施和配置上下功夫呢?比如大量启用校车,让家长省去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烦恼;比如增加公交线路和密度,让公交出行更加便捷;比如限制电瓶车的生产和销售,减少马路上交通压力;再比如私家车城区限行等等。
想想而已。不说了,我得骑着我的小电驴去买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