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多情

作者: 素衣回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21:39 被阅读63次

“人生来就意味着走向死亡。可以说,人对死亡的恐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你想怎么死?我选择有计划的死,体面的死,坦然的死。

1。

2月8日晚,44岁的途牛旅游网副总李波因心肌梗塞去世。

这是继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之后又一位创业公司高管因心肌梗塞去世。

死亡并不多情。

前不久,看了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书名《死亡如此多情》。完全是因为被书名惊艳到了,书的内容本身并不出彩,是一本站在医生的视角,记录重症病人从临终到死亡的流水账,差评,不推荐。

书本身乏善可陈,但是洪晃为该书写的一篇简短的推荐序却打动了我,反而成了全书唯一的亮点。

洪晃写道,前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知道自己患上癌症晚期之后,带着妻子和子女去了埃及,在尼罗河上泛舟一周。之后又去了法国南部乡村别墅,与情人和私生女聚会。最后,他回到自己巴黎的公寓里,停掉所有的药,一个人静静等待死亡来临。

这个死法,简直太牛逼了好嘛。牛人与普通人就是不一样,连死,都可以这么酷!

同样酷酷的死去的,还有两千多年前的一个70岁老人。某个黄昏,他被以渎神和蛊惑青年的名义,判处死刑。他衣衫褴褛,赤足散发,却镇定自若,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直到狱卒端来一杯毒汁,他接过杯子,一饮而尽。随后,躺了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忘记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安详的闭上双眼。

他就是宁可死于民主、死于多数人的暴政,也不愿出逃和乞求赦免的苏格拉底。

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时,往往做不到这么镇定。

2

《死亡如此多情》这本书里,记录了形形色色的重症病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种种表现。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自己预想的坦然,他们会惧怕,会本能的求生。病人家属的表现也是形形色色。有的拼尽全力,宁可让病人忍受化疗折磨,也要留住病人的生命。有的是病人想要求生,家属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治疗,病人只能绝望的走向死亡。只有极少数情况,是家属尊重病人的意愿,与病人一起,平静而体面的等待死亡。

不过,这些死亡,多少是死者生前能够预知的。最怕的一种死法,就是像李波和张锐一样,死于意外。

意外之死,真的很残忍,死者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写下遗嘱,没有与亲人道别,就与这个世界突然了断。爱他的亲人们永远无法得知,他在死亡前一刻内心所想。

如果可以选择,相信没人会选择意外之死。死,总要明明白白的才好。

那么,你想怎么死?

3。

我要有计划的死,体面的死,坦然的死。

十多年前,最疼我的爷爷,因为病痛,选择了自我了断。据清理现场的人说,爷爷是坐在椅子上,喝下剧毒农药,随后药性发作,后脑勺着地倒在地上的。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如果可以回到过去,在医治已不能挽救他的生命之时,我会支持他的决定。但是,我一定要把爷爷请到柔软的大床上,握着他的手陪着他静静的死去,而不是任由他倒在硬邦邦的水泥地上,一个人寂寥的死去,甚至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

这样的死,太过无情,也让生的人备受煎熬。

如果可以,到了要走的时候,我也要像密特朗一样,与亲人们一一话别,然后择一处僻静之所,一个人静静的等待死亡。

4。

人生来就意味着走向死亡。可以说,人对死亡的恐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我在大约六七岁的年纪,刚刚对死亡有了一点认知,有一阵因为怕死,连觉都睡不好,总是反反复复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我躺在一张床上慢慢漂移,床下是幽深的水流。那是我对死亡的恐惧所幻化的梦境。

现在,我的孩子们也到了开始惧怕死亡的年纪。几个月前,5岁的小儿子曾问我,人为什么要死,能不能不死?因为怕死,还哭出了眼泪。我给他们讲女蜗造人的故事,讲人原本就是用土做的,所谓的死亡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所以,以后妈妈先变成土了,你们不要难过好吗?”

“好的。”

现在,孩子们已经可以坦然的看待生死。

死亡并不多情。看淡生死,其实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21天训练营 第1天】

相关文章

  • 死亡并不多情

    “人生来就意味着走向死亡。可以说,人对死亡的恐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你想怎么死?我选择有计划的死,体面的死,...

  • 死亡如此多情

    今年第四次去防疫站打狂犬疫苗了,小文很忐忑的说,不要把巧克力丢掉,它不知道自己有毒,不知道不能咬人,只是跟我玩而已...

  • 死亡如此多情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 首先很感谢红姐推荐并且借了这本书给我,让我在那一个个的真...

  • “死亡如此多情”

    最近关注了喜马拉雅心灵禅修大师:张德芬的空间。之前也看过她写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全书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发现...

  • 死亡如此多情

    第一次买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我大二的时候,当时买了很多书,我做什么都喜欢看心镜,当时是想读一些关于死亡的书,想学会...

  • 死亡如此多情

    可能这本书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大家待见,因为有关生死的话题确实尽量避免讨论。然而生死总是要面对,这算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 死亡如此多情

    这个世界上最无法否定的规律大概就是“人都要死的”。人从出生那刻开始,就在向着死亡走去,死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 这个...

  • 死亡如此多情

    时代流行空虚感——一种对生命存在无从把握的感觉。如果说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弗洛伊德——人是由无意识支配的动物,如果人们...

  • 《死亡如此多情》

    越看这本书你越能感受到对于生命的无奈,不是你不爱它,是你留不住,它是你不能承受的代价,是你的无能为力,是你没有回报...

  • 《死亡如此多情》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书评:这是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采访上百位医护人员在从医过程中遇到过的比较深刻的临终事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并不多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b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