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链接:《别说败家儿子是债主》
作者:楼兰相守
故事梗概:主人公黎洪几年前借给哥们赵冯十万块钱,而赵冯用这笔钱放高利贷,后因暴力追债入狱。赵冯出狱后仍无偿还能力,看在当年哥们的份上,黎洪不想雪上加霜,决定放弃索要这笔欠款。而黎洪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家里的出租房被拆除,少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无钱买房再婚,还要面对债主催债,亲人们的责备。内忧外患,在重重的压力下,主人公在母亲去世百日后,也踏上了黄泉路。
文章节选:
赵冯听到有人喊,知道是体己的兄弟来了,只有以往交好的黎洪、张树平、黎廷才这么称呼自己。无事不登门,赵冯心存戒备,没有贸然从事,隔着门玻璃瞅清楚只有黎洪一个人,才敞开门迎了出来。直到把黎洪让进屋,赵冯也没言语。
黎洪明显感觉到赵冯还在提防着自己,上前一步递上烟,打着火给赵冯点上,随后点上自己的那支,深吸了一口,往前凑了凑身子,“冯子,你总算回来了。回来就好,都安顿的怎么样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吱声。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别误会,我不是来算旧账的,我们以前做得太不靠谱了,光看到赚钱就头脑发热,都跟着瞎起哄,一点也不顾及后果。就算赚到了,不也是赚得昧心钱吗,迟早也会付出代价啊!”
文章优点:
1. 环境描写很精彩,比喻形象贴切。
虽然他家西邻宽阔敞亮的中心大街,但低矮的院落里却没有丝毫生机,从外面看就知道里面的光景。要不是靠着大街,四周高耸林立的新房就把赵冯家的破屋合围了。整个院落外高里低,这地势谁看了都摇头,一脚踏进门,不小心就会崴着脚。每逢雨季,四周的积水直往院子里灌,院子里排水不畅,水漫金山,眼睁睁地北屋就跟着遭殃成了水牢。
从远景到近景,描写得清晰而且有条理,很有画面感。
2. 家长里短中蕴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你说,我们这些人都老大不小了,怎么就混到这么丢人现眼的份上,还让自家老人担心受怕,跟着活受罪,光这一样,就足够让人戳脊梁骨了。
长大了仍让父母操心,实则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黎洪越说越来气,事情闹到这地步,他不想再顾及任何情分和脸面。考虑到明天还要给娘上坟,今儿不能把事情做绝。三叔一家人,要是明天不到场,自己家也丢份。
家丑不可外扬。
3. 民风民俗融入故事中,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
上百日坟必须按照老规矩操办,直系亲属和体己亲戚都要到场,不能有疏漏。老人们都说,上完百日坟,彻底地清理完遗物,逝者灵魂才能安心离家,走完十送亡灵的最后程式。
在读故事的期间,还了解了很多当地的殡葬习俗。
4. 在亲情与哥们义气间徘徊,把黎洪这个人物刻画得很立体。
欠黎洪的这笔钱也就满打满算欠了六年,就算这笔钱真得成了坏账,黎洪也不怨恨赵冯,毕竟事情坏到这一步,谁也不情愿。
母亲答应过黎洪,要替他保守秘密,黎洪他爹也不知道这些借据的具体金额,淑雯更不知情。
一边是多年的好哥们无力偿还借款,一边还要对妻子和父亲隐瞒借款的真相,令黎洪左右为难。
评者观点:
1. 故事没有主次,情节太过平均。
文章从表面上看是分了三大段,实则描写了六段内容。去赵冯家一段、拆迁一段、与三叔家吵架一段、给母亲上坟一段、找借据与姐姐争吵一段、主人公得病离世一段。
这六段的描写几乎面面俱到,分不出主次。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去赵冯家的一段应该略写,只要突出赵冯家生活困难,无法还债就可以了,因为赵冯并非文中的主要人物。
还有上坟那段也是描写得过于详细,与故事的结局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2. 结尾的续写没有必要。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黎洪死后的续写,里面加入了赵冯和母亲的心里和语言描写,彻底打乱了之前以黎洪为主视角的叙述结构。
如果文章在倒数第二段就结束,故事反而会更加完整。而且孩子在坟前哭泣,黎洪爹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整个家从此支离破碎,这种悲惨的结局也会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升华了故事。
3. 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
他从村子后面抄小道顺着东边的胡同拐进赵冯家前面的过道,径直往西来到家门口,门敞开着估计有人在家。
无事不登门,赵冯心存戒备,没有贸然从事,隔着门玻璃瞅清楚只有黎洪一个人,才敞开门迎了出来。
前面写门敞开着,后面却说才敞开门迎了出来,前后矛盾。
“冯子,先这样吧!看到你状态这么好,我就放心了,过几天找上他们两个一块聚聚。干厨师的事,我帮你张罗着,有合适的就给你信,我得走了,中午还要接小猛呢。”赵冯把黎洪送到大街上,一直看着他走远才低着头往回走。
前面是黎洪在说话,而后面接的却是赵冯的动作描写,这是错误的处理。
黎洪他爹自从老伴去世后,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他不是光图自己省心,实在是心力憔悴管不了那么多了。话又说回来,老人要管到什么才是个头呢?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能活到头了也不安省。
当着黎洪的面,准公公直接对准儿媳袁姗姗说,“姗姗,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你要好好待我家小猛,就算是我求你的唯一一件事,”见两个年轻人没有正面回应,黎洪他爹以为他们俩默许了,就想趁这机会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交待透彻了。“你们俩以后好好过,我人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说不定哪天就和你娘一样,一命归西了。”听着这话就像听临终遗言,听着听着,黎洪的眼泪就下来了,他又想起了刚过世的娘。要搁在以往,什么事也不用黎洪费心。再难缠的事,有娘打着谱,他爹跑跑颠颠就给整明白了。果真是家里没了主心骨,就换了天地。
以上两段问题比较多,上段写黎洪他爹不再过问家事了,下段立刻就写让准儿媳好好对待孩子小猛。处理欠妥。
还有,前面是求准儿媳好好对待他的孙子,后面接的却是“见两个年轻人没有正面回应”。而且孩子是黎洪的亲儿子,也不存在让黎洪承诺。
“黎洪他爹以为他们俩默许了,就想趁这机会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交待透彻了”这句话说完,后面竟然没有交待出任何事情来。是不是要写成:就趁着这机会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交待透彻了。
有些小细节,虽然对整个故事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也要认真推敲。短篇小说本就几千字,所以一些小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无处躲藏。
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看,这还是一篇很不错的故事,值得一读!
以上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一点个人意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了解活动详情:点评直播间|文章征集活动
关注直播间:点评直播间 - 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