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此生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被赋予的那个特殊使命和功课是什么?那么,我们的自由意志是否和上面所说的使命功课密切相关?第六次课的开头我一下被甩进深渊,连续太久的追问,越是焦虑的追逐发现自己越是迷茫,周二,我说一切会很快呈现,T说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清晰不断澄清的过程,结果&过程这两者往往把人和人清晰的区分开来,追求过程的人允许接纳生命中的事件发生,把每一件小事在当下就进行了处理反思,成为生命系列中的一部分,他的生命如同拼图是不断整合的进程,而追求结果往往经历碎片化的人生,虽有所经历,却断断续续,急急忙忙,生命每天如同吃快餐般,“慢下来,慢下来…”细细品味和感受小事背后蕴藏的价值和隐秘的召唤,也许,召唤一直都在,只是,我们侧耳倾听了吗?对于当前的自己,一下跳跃到自由意志,总觉得还有这一步要走。
一、演化与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的格式


在zxl拍的图片中,老T透过自身的经历解读阴影和原型的关系,阴影是图片外沿的黑色部分,中心点不断向外扩展的是原型,两张照片对比中原型的能量势不可挡的差不多占据整个的大半,遇到阴影是习作,而遇到阿尼玛是杰作,这句话猛然又跳了出来,个体化和个性化才能让阿尼玛\\\\阿尼姆斯呈现,我们要么被其俘获,要么平起平坐的保护她,转化她,这时生命有极强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二、绝命海拔:
1、生命的匮乏和自由意志形成的自我追寻。
生命的匮乏:激活和激发
自由意志:个体的自由意志。
2、身体的苦修与自由意志的萌发。
什么是苦修?苦修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是能够忍,能够坚持,能够超越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坚持到最后。
3、身体的苦修与精神的隔绝共同建构一个超乎想象又在想象中的一个主体的重构。
身体处于一个极限状态,你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什么是闭关?是什么都不想么?是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个和外界隔离的状态,一层层更深的内观,观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也许我们还是保持着必要的生活,和跟人必要的工作交流,但心灵和外面世界是彻底隔绝的,我们能看到那份距离,我们离自己更近了,一开始往往我们会试图寻求补偿,想交流等等,当层次越来越深,发现自己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里有个宽广的空间,没有世俗的一切,只有自己,我们开始用一种宗教仪式般的行为接近着,体验这清静,高远,有时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突然能体会一步一跪拜的虔诚,有时我们阅读对话穿越,信手沾来一本书总是契合着这一阶段的内心诉求,如痴如醉的沉浸在书里,无论是走着做着睡着,都和它连接着,那是一种充盈和幸福的感觉,有时我们静坐聆听,任由脑海中的意象下能连接地心,就像一根根线连着我们和黑暗中的地心,体会到安稳畅然,下能和无形的广阔能量相连,似乎自己变成一束光,穿越在未知的领域,这世界和我们有关,也没关。
4、生命在自由意志中需要一个生命的丰碑。“冲顶”“冲顶”“冲顶”
5、远走与回来期间的经历完成怎样的对生命的审视,对生命的觉知,直至在生命的中途出局的命运之轮。
对自然的敬畏,敬仰和畏惧。
自由意志——感染力,竖起丰碑,为了后代。
什么是传承?我们究竟能传承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承?
一直以为的传承是孩子会学习我们身上的什么品质,并对他的生命有益,我们能传承的是精神的品质,是一种让人引以为豪的荣誉感。
言传、身教哪个更重要?想到悉达多一心专注于修行,而儿子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其行为,言传和身教同样重要,竖立生命的丰碑,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陪伴和亲力亲为的引导,精神荣誉感,讲解个中缘由,加上日常生活的习惯培养,除了给予他生命本身,若能对他有所影响,也是很棒的延续了。
远走的意识:诗意和远方
回来:你不是一个无爱和乞爱的人,你对生命的接纳。
AP:100米的距离如隔天涯,这100米的穿越也许只有最亲密的人才能给予力量到达。
恨意与怨念
1、对于生命的挫败和阻抑的一种生物性反应模式。
2、一种生物能量的结构形式。
3、和解与自由意志。
生命的挫败与阻抑
反思:谁可以阻抑你的生命?谁可以挫败你的生命?
早期关系模型和模式有巨大问题,也许是爹娘。(外环境)
生命能量的结构形式
早期挫败与阻抑——折射内心内力——能量结构的级别(内环境)——等级的最高级:自由意志——呈现自身,面见自身的不堪(以足够高的自由意志克服生命课题,也绝不抱团死)
自由意志——感染力——完成重要的突破和成长
自由意志——判断和辨识——作出抉择——坚决告别
挫败与阻抑——出现一个人——形成新的能量结构——自由意志——转化
和解与自由意志——完成和解——自由意志——转化(看资源的应用能力)
亲密关系:就算远走,总有一个人她是支柱,是不离不弃的守候,绝望中,家,家园是最后的希望,尽管出发前夫妻关系问题重重,那个毅然远走的男孩,最终误食了东西而永远的留在了火车上,脑海中最终浮现的却是父亲母亲妹妹,一家团员的画面,最终他完成了和解,笑着离开这世界,远走回来,那始终的守候在哪里?是始终在和原生家庭的无法分离里,还是对新型关系的坚守?原生关系是人的原始纽带,那么新型关系是复制旧有的原生模式,还是果断的完成告别,建构新的能量结构,这时个人的自由意志才能浮现,这样的生命是有感染力,开创性,同时也是具有高度的转化能力。

游戏与疗愈
1、游戏的质量等同于创造性生活。
在游戏中,只有在游戏中,儿童或成人才有创造性,才能展现出整个人格;并且只有在有创造力的情况下,个人才能发现自我。
2、构成了纵观生活始终的自我体验的核心基础。
3、享受游戏的快乐是成长中孩子健康的标志。
4、语言仅仅只是游戏与交流的补充和延伸
5、如果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表达原初攻击性而无需担心受到报复,那么这种游戏的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
6、控制焦虑是游戏的又一个重要的功能
温尼科特对游戏进行的理论总结
1、思考儿童游戏时的特征:全神贯注――游戏内容不是重要的,游戏中的儿童栖居于不轻易离开的,也不轻易充许惊扰的领域《涉及退行,成瘾,思维型与情感发育水平的探讨》
成瘾——失控及更多焦虑的处理无能。
2、使用客体的原始性以及使用的分化程度。
他在使用你,你在激发你的功能,你的局限性和要突破的领域。
3、在游戏中,儿童选定的外在现象带有梦的意义和情感。
4、从过渡现象到游戏,从游戏到分享的游戏,以及从这里到文化体验有一个直接的发展。
5、游戏意味着信任,属于母婴之间潜在的空间,其中包含婴儿处于绝对依赖的状态,以及婴儿认为理所当然的母亲的适应功能。
6、游戏包括身体,身体对客体的操纵,身体兴奋的特定表现
7、性感区的身体兴奋经常威协游戏,因而威胁儿童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本能对于游戏就像对于自我一样,是主要的威胁。
性感区:原始的快感模式,原始驱力模式,原始驱力不发展,固化——成瘾,原始,幼稚,封闭,破坏其社会功能。透过自律自控能评判一个人的原始等级。
8、某种程度上的焦虑不可忍受,这将破坏游戏。
9、游戏中令人愉快的因素指本能唤起没有过渡,游戏能达到它自己的饱和点,包含体验的能力。
10、游戏的本质上是令人激动,不稳定的,这一特征不是原始本能的唤起,而是源自于儿童主观的(接近幻想)和可客观观察的(真实、可分享的现实)心理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接入电影“绝命海拔”。(

(资料补充)涂鸦游戏:
温尼科特在与儿童第一次会谈评估的时候开始使用涂鸦游戏。一开始他现在一张纸上画几条线或者随意画一些线,要求儿童添画,把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然后儿童再随意画一些线,温尼科特再将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每次会谈,通常会产生30幅图画。儿童逐渐地根据画线的内容表现出他或她的人格和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对温尼科特来说,涂鸦游戏不仅是诊断的工具,而且是他所称的“心理治疗性咨询”。
涂鸦游戏的主要特征:
1、在一个够好的环境中,它对于儿童是一个诊断的工具,也是一个治疗工具。
2、它建立在儿童的(以及家庭的)希望和信任之上,可以找到帮助。
3、它被激发和抱持,但不能被控制,平等是非常重要的。
4、这一技术是直接的,目的是促进游戏和惊奇。
5、在纸上相互作用的结果类似于梦,是潜意识的象征。
至此,结束了温尼科特单元的六次课程,她的妻子克莱尔在评价她的自传时说:他希望活出生命。他喜欢在草地上打滚,喜欢踩着自行车把手,沿着伦敦汉普斯岱海维斯塔丘飞驰而下......他开车时还把头伸出车顶,用手杖踩油门。他什么都去尝试。他是前所未有、最即兴的家伙。
穆苏德.汗在为他撰写的讣告中写道:“温尼科特时一位孤独、任性但又非常谦虚、无派别的理论家和临床医生。几十年里,他的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临近学科,从儿科学、精神分析到社会科学和教育。他在临床见解与思想方面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不带任何专断、狂热性质的革命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