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年人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反向思考.
咱们先来看看,过年最有年味的那些年吧!
过年最有年味的那些年,为什么年味足?很多人说了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最好吃的美食都在过年时吃,最漂亮的衣服都在过年时穿,最大的红包都在过年时领,一句话,代表了人民物质文化的高峰。你说年味足不足?
如今最好吃的美食什么时候吃?天天吃。
最漂亮的衣服什么时候穿? 天天穿。
最大的红包什么时候领?领不着,而且还要给别人发.
其实,年味足不足,要看历史的发展进程。人们对年味足不足的感受,总体来说就是从集中感受走向分散感受的过程。早时候过年,家家都穷,好吃的只舍得等到过年吃,好衣服只能过年穿,那个时刻就是最集中的,那个时刻全部人都挤到一起过年时,你才能体验,后来就越来越分散了。
这是说的物质上的体验,其实精神体验也一样.
比如看春晚,如今,几十年过去,春晚不再是皇帝了,君主立宪了,皇帝变成吉祥物了。假如要评选现在中国人过年,人人都用的精神食粮,微信、抖音、快手可能要高票当选。过年,以家庭为单位的娱乐早已不再是春晚,它又一次分解了,变成了个人娱乐。每人各自有一个屏,你看你的我看我的了。而春晚只能作为古旧的老化石,退居幕后,作为噪声陪衬而存在了.
年味,一样曾经稀缺的东西,后来不再稀缺了,它的味道就会淡化,变成吉祥物,甚至变成一种仪式,不管你爱与不爱,都要按程序走完.
对于成年人来说,总有人慨叹,过年咋没有了年味了?
对于现在和你过年的孩子们来说,若干年后,他们又会怎么评价现在的年味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