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关心孩子教育的当下,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以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以我自己生活中的实例,以我一生的人生感悟,也肤浅聊聊当下这个热门的话题。
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究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外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主角,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配角。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石,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没有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成才的概率微乎其微。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生活中祖先留下来的名言,说的就是这个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更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不仅影响孩子少年时代的成长,而且能影到孩子成年后的为人处事的风格,甚至影响到孩子整个人生。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哪些优秀品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尽到哪些义务呢?
培养勤劳,坚强向上,生活充满正能量的品质。
若要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是一个人受苦受罪、磨砺意志的首选。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意志坚强、工作勤劳,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孩子慢慢体会到父辈的辛苦。有人曾经羡慕我,同样生在山冲,你一家两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而我的孩子一个也考不上,他却不知道我对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努力。我家两个孩子读小学时,要走4一5里山路,都独自上学;一个5岁多的小孩,(我的儿子和我女儿都是5岁半上学前班)每天走5里山路,无论刮风下雨,每个孩子一直走了6年,我曾问过孩子的老师,我的孩子上学迟到不?老师说,你家两个小孩很少迟到。8~10岁,我就要求他俩农忙时帮爷爷奶奶到禾田里割稻。其目的就是磨砺他们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品质。相反,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家长,他说,我堂客要我送孩子到你这里来学习,我其实是不乐意送他过来的,我还要赶快回家打牌去,我想现在这个社会反正饭有吃,读不读书都有饭吃。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怎么会努力读书?他家孩子本来接受能力很强,却由于父亲平素工作懒散,家境也不怎样,孩子模仿父亲言行,每天读书上课不听讲,下课玩游戏,甚至懒到不做作业,你说这样的孩子怎能培养成才吗?
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体的行事习惯,都是父母培养优秀孩子的必备品质。这个话题我己在我前面的文章中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要让天使长上翅膀,从这里起航》)
培养孩子抗压能力,正确引导孩子攀比观念。父母不要溺爱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最终会毁了孩子。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却爱攀比。教育孩子接受长辈和老师的善意批评,并知错就改,而不是只能听得表扬,却不能听到批评。听到批评就哭脸,甚至对抗老师;引导孩子的正确攀比观念,现在的孩子与人攀比,不是与其他同学比理想、比学习,而是比谁家的房子大,谁家爸妈的车辆豪华,谁家妈妈打扮漂亮,谁今天衣服穿得漂亮。我记得儿子也喜欢爱慕虚荣,在读高二的时候,儿子说他的同学很多人都买了手机,我也想要台手机,爸妈你们都不在我的身边,便于有事与你们沟通,儿子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我说,儿子,不是老爸没有能力买手机给你,而是老爸现在不能买手机给你,有了手机我担心你反而会耽误学习,等你考上了大学,老爸一定买一台比老爸的手机还贵的给你。2007年,我儿子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我兑现我的承诺,买了一台3800元的手机作为奖励,送他高高兴兴去上大学。(后来我儿子还开玩笑跟我说,老爸,你真棒,我的手机是我们班上最好的。)
培养孩子信守承诺的品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到时必须兑现。现在有的父母随便承诺孩子,事后却忘记了承诺,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失望,这样在孩子脑中留上父母不信守承诺的记忆,也留下孩子不信守承的后遗症。有的父母承诺孩子,如果你考试成绩打了多少分,我就买什么给你,事后却忘到瓜哇国了。我记得我儿子9岁时,看到别的孩子买玩具枪好玩,跟他老妈吵着要钱买玩具枪,我发现后,不同意,我说有志气的孩子有本事将来背真枪。也是我这句话,我儿子从小有参军背真枪的理想,我也曾承诺爸爸全力支持你的梦想。2007年我儿子顺利考上了大学,到大学读书一个月后,我的一个学生到我的家乡接兵,他说你的儿子是读大学,还是到我这里来考军校?我为了兑现我对孩子的承诺,我费了好大的周折,终于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将其送往广州服役。当时我跟儿子讲,到了部队,最好努力争取考上军校,不然还是要回到你原来的学校去读书;我儿子当时承诺,老爸,我会努力的,当兵两年后,儿子也不负我的期望,实现了他对我的承诺,2009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武警指挥学院。
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品质。父母从小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感恩长辈,感恩老师,感恩曾给予你帮助的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我的两个孩子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我儿子十个月,女儿八个月就跟爷爷奶奶生活)他们与爷爷奶奶的感情特别深,从小看到爷爷奶奶的辛勤付出,从小就立下了努力读书,长大了报答爷爷奶奶的宏愿。我记得2009年,我女儿刚到西安读大学不到一个月,我的母亲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我告知女儿这个不幸消息后,女儿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强烈要求返回湖南,送奶奶最后一程。但我当时考虑到女儿不远千里去上大学,路途遥远,我打电话与她的辅导员老师沟通后,央求辅导员安抚她,最后才止住哭声,打消返乡的念头,然而她奶奶去世己十年了,每当提及奶奶都会伤心流泪,并一直为没有报答奶奶抚养之恩而感到愧疚。相反,现在有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结果教出的孩子,对年老的爷爷奶奶拳脚相向;对每天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恶言痛骂;对曾帮助过自己的同学,也可以翻脸不认人。
学校教育
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垫子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就顺理成章,小学中学成绩优秀,按步就班步入大学殿堂,然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成为社会的精英。而家庭教育欠缺的孩子,孩子的家长,没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常常抱怨孩子不到三岁就送到各种各样的学校学习,孩子学习不好,只怨孩子不听话,只怪老师教学无方,只叹自己命苦,摊上了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有的家长把教育儿女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教育,还振振有词,从三岁就将小孩送到了各级学校学习,却还是学不好。除不知自己对儿女的教育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比如一块砖,没进入炉窑之前就是一个歪饺子,再好的工匠也烧不成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当然,孩子遇到好的老师,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许某些不怎么优秀的父母,他的孩子也能成才,但那也只是个案,即使这些孩子的父母不怎么优秀,却也是因为其父母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时时鞭策孩子努力学习,使孩子变得一天比一天优秀,变得比父母优秀,我认为我就是这样的父母。
社会教育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历史上留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我个人认为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才,尤其是在孩子未步入社会之前,影响远没有学校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并且到了孩子步入社会后,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也能有效抵制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心怀不乱。
总之,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是基石,起着决定作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起着不可缺少的辅导作用。愿每个家长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担当孩子教育的主角,而不是怨天尤人,做培养孩子的甩手掌柜,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将自己的儿女培养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精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