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帖】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读帖】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作者: 匪石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15:05 被阅读0次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杨凝式

释文:

“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规模:

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年)七月书。

清刘熙载《书概》云:“景度书机括本出于颜,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然学行,不衫不履,其外焉者也!”

刘熙载的书评可谓入木三分。

这个帖从笔法上看,在很大的成分上是承衍自颜清臣,但是有些笔画执行的并不十分的到位,所谓“不衫不履”,只是当时之情志,也确然是“外焉者”。

对比《争座位》可以显见笔法上的区别,杨凝式并非学颜真卿一家,因此在笔法上只取一面,也不足为奇。

上示跋文是杨凝式为卢鸿嵩山十景所作,大凡题画笔墨,都要相对的活泼随性一些,太过严肃,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同时也不合品玩意趣。

行笔速度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快,但是临习过《争座位》的就知道,速度不会太快的,因为颜字在完成笔法的过程中不是看起来那么直接的,有很多的动作需要交待到,不可能快的。果然要快速的完成的话,就是《祭侄稿》那样的率直风神,差别不可谓不大。

该帖的可贵之处在于笔墨。很多写糊涂的地方,如“书”、“高”、“士”、“唐”、“初”等,固然是跟纸张有关系,但是这种淋漓氤氲之感,全赖当时情志,且收且放,笔毫间的墨慢慢侵入,待收笔时又无丝毫拖泥带水,此处可深思之。

纵然是笔墨氤氲这一点,现在已经鲜有人能够契入了,多数的所谓书法作品,几近印刷,实在不值一哂。

结字上,有的字过于大,有的字又十分的小,这个不必刻意的模仿,也无需效法,个人手段、涵养差别,总归一个自然抒发为要。

行笔中有限几次蘸墨,一次写到焦枯,自然过渡,不可造作。如今人所谓创作,在写过浓墨字之后,卡掉多余的墨,造一个“枯”的效果出来,这种“图像式”的思维理解中国书法,实在是歧途。

单字结构的局部松紧,是个人的风格,可效仿但不必深究。

临帖还是读帖,不要想着全盘的吸取,任何一个书家的任何一个书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莫把习气当作了风格,莫把一时发挥当作了成法!

相关文章

  • 【读帖】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释文: “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

  • 干货 | 这9条诀窍可以帮你把章法练好!建议收藏

    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

  • 章法:《韭花帖》和《卢鸿十志图跋》

    这两个帖均为五代杨凝式所书。按形式,可以看作两个斗方形式。之所以把它俩放在一起,实在是它们在章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 资料 | 通许时氏与杨凝式《韭花帖》

    通许时氏与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杨凝式,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所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

  • 秋日读雨

    秋日读雨 壬寅上秋翌日,有雨。门不得出,遂煮茶一盏读杨凝式《韭花贴》苏东坡《寒食帖》,与之神游,美不胜收。三读之,...

  • 选一个入手

    赵孟腹赤壁赋 杨凝式韭花帖 智勇千字文 王羲之圣教序

  • 仿古山水册十开之4云锦淙图(董其昌)

    图/理智 董其昌《仿古山水册》之仿李龙眠云锦淙图。原图题:“卢鸿草堂图李龙眠(李公麟)临本,今在京张秋洞家,余数得...

  • 2017-07-28

    草堂十志

  • 读杨凝式《夏热帖》(第8天)

    炎炎夏日,杨凝式送给僧人法席一种五代时的消夏饮品——“酥密水”。“酥密水”为何物,今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记下...

  • 浅谈书法笔中有物

    书法要既有文采又有内在的质地美。 何为笔中有物 颜真卿《祭侄稿》、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和张旭《古诗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帖】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eo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