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我去年看的唯一的一本小说。但是为什么没买这本书?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在看用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以后内心的激动却是青海的。
作家用平淡的语调讲述了福贵这个主人公,从纨绔子弟到输光家产,从儿女双全到孤身一人的经历。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等。在书中,这些大的变革如同舞台的背景板,并没有浓重着墨,我们能看到的是福贵在这期间经历的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一次次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又一次次起起落落。在不断地起落之后,福贵似乎平和依旧,但读者却能感觉到一种深不可知的悲哀。
这本书在很多国家出版,也重复了印刷了很多次。因此作者的自序也有很多。韩文版自序中,余华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活着》这本书,也更能理解福贵这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