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读书笔记而已,希望不要有人来辱我或捧我,这只是一个收稿子的地方。一个写作的人,不说有把书出版的渴求,总有一点整理的小心愿。
(一)
定义:母命题,关于人直接对世界的精神性的一种命题,这种命题没有答案可言,思维在这里产生抱怨、扭曲。实际上是虚无主义的深入,仔细思考一下,虚无确实是最深刻、最值得人思索的一种思想,是做哲学的一把钥匙(但不是任何都拿虚无开脱,这里的虚无是指一种有很强工具性的虚无)现代的“解构主义“是把“虚无”从文学领域拽回哲学领域的一种概念,体系的构建,感觉做的是一种二流工作,即思想的整理与收集。
思考:将思想激情化,这能证明什么?去激情化,就接近真理吗?母命题之间有相当多的联系,我想这值得思考……
母命题:
(1)哲学与美学的起源(即世界本源与人对美的感受)
(2)对虚无主义的态度(即尼采与叔本华的积极与消极虚无主义)
(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基里洛夫关于思想的极端化处理)
(4)……
还会想到很多,现在是太无知了,以后再补充。
(二)
我想我会认真研读福柯《词与物———人类科学的考古学》这本书,它似乎以尼采谱系学的态度考察了知识的起源(知识的提法,很大)……我想以后是否可以探索一种具体的,学科的起源,文史哲等重新组合……或许能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
(三)
中篇小说将情感、描写都达到传神,而且需要大量的铺垫、陈述,背景,色彩;除非短篇能抓住小说中最本质,最值得思索的那一部分,否则对于初学者,短篇只是一种蒙昧的幼稚体裁。
(四)
诗:
《午夜》
我的思想火热
我的时间冰凉
(五)
渔夫挂着一件稍显黄旧的白褂,准备上床睡觉了,他抖抖身子,“可今天算是一无所获咯!”他说着,又哼起了歌。
“大海呀,你可真神秘,像摇篮一样……我呀,在你怀里要睡啦……”
渔船在海潮中像面遮住一半的摆针,向左,向右,轻轻地被摇晃着。月亮已经升起很久了,很亮,正照着远处的沙滩;云层是朦胧的,静谧的……这时的海就是一幅奇妙的画,只可惜没有画家在这写生——恐怕他看到今晚的海也会睡着呢。
(六)
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常见的,而我们最好做一个被动者,不要主动去探索什么……那样只会失望,好奇心是一个被动词语,人永远是等待型的动物:等待着被世界发现,等待着被世界探索……这样人生才会有趣,这也才是我们对好奇心的真正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