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巧遇环湖赛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6至8月间在青海省的环青海湖地区和邻近的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环湖赛是亚洲顶级自行车公路多日赛,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是继环法自行车赛、环意大利自行车赛、环西班牙自行车赛等职业巡回赛之后世界第四大公路自行车赛。)



一大早就被窗外的警车鸣笛、呼叫声吵醒,拉开窗帘一看,四周的道路戒备森严,拉起了禁行标志。下楼一打听,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今天在卓尔山挑战海拔四千多米的环山赛道,周围的道路禁止大型车通行,直到比赛结束。这就意味着我们前往青海湖的时间至少要推迟到下午。哈哈,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青海湖永远在那里,而拍摄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的机会可不多!揣上花生小将、棒棒糖,背好摄影包,赶紧踩点去!


若不是有这一上午似闲非闲的空档,我也没有机会漫步在祁连山脚下细细看一看这座得神山庇护的小城。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海北州的西北部,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古诗有云: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行走在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从哪里都能看见远处入云的雪峰。沿着八宝河一路向北,越远人群越密集。掉转头来往河对岸走,发现站在桥上,恰好是拍摄的“制高点”。住在河两岸的居民几乎都是全家出动,在路边等待车队的到来。街边零星散落着几家小吃店,金黄的烤饼堆满了透明的食品柜,几个食客专心地捧着碗大口喝着羊汤,似乎要赶走高原夏日清晨那一丝不易觉察的寒意。








孩子们耐不住等待的寂寞,挥舞着国旗,在街心花园追逐打闹。一片片国旗的红色在我眼前来回晃过,伴着孩子们的嬉闹声,整个县城像欢度国庆节那么喜庆与祥和!当他们看见我的镜头,腼腆又激动。姐姐懂事地叫小妹妹看镜头,小妹妹只管咬旗杆。那个大男孩是两位老人的孙子,听不懂汉语,我说把国旗举起来好吗,老爷爷翻译给孙子听,孙子认真地举起国旗……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只有四个字,爱我中华!不对,还有六个字,爱我中华同胞!!!
马路两边每隔几米就有一名维持秩序的志愿者,穿着统一的背心,手举国旗和赛旗。我忍不住把镜头对准他们,他们专注而认真的表情实在太可爱。几个女孩带着口罩,宽边太阳帽底下,是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有一双眼睛发现了我,羞涩地转过头去。






突然,警车的鸣笛打破了宁静的一切,随后是两排开道的摩托车,紧跟着一辆辆涂满赛标的轿车,车顶固定着比赛用车。骑手们很快出现在视线中,他们的速度之快,快得让我来不及调整相机参数,一晃眼,骑手们已经绝尘而去!









“没关系,他们还会再来的,一共要赛三圈”我身边的一位志愿者看我一脸遗憾,笑着安慰我。我庆幸又感激,一边调整参数,一边和她聊起来。原来这条路上的志愿者很多都是附近学校的老师,从昨天到今天,还包括明后天,每天早上8点到岗,一直要到下午三点多,没有换岗,也不管午饭和水,一切自理!我忙掏出包里的士力架给她,她连声说谢。我正翻着包里的小零食,她扯了扯我衣服说,“赶快,他们又来了。你来不及就拍视频。”这真是个好主意!因为作为第一次亲临环湖赛现场的我,几乎无心拍摄。透过镜头,必须关心的是速度优先,应该是1/2000秒还是1/1500秒?是拍摄出背景虚化焦点只对准几个赛手还是光圈放小,拍摄整个赛场的气氛?此刻,我更想只做一个凑热闹的观众,随着车流的到来欢呼,欣赏他们鲜艳的骑行服,优雅的骑姿,还有充满斗志的神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摄影师,身在现场,却游离于现场。刚打开摄像头,前三名骑手就冲了过来,他们一前二后,遥遥领先,过了十几秒钟,好几个车队几乎是同时蜂拥而来,荧光绿、柠檬黄、湖蓝、玫红、珍珠白……艳丽的色彩汇成一条极速飘来的彩带,鲜明耀眼地在欢呼声中一掠而过。



望着车队的背影,这时我才默默在心中遗憾地想,刚才若是快门慢速,把他们拍成一道彩色的光影该多美啊!可是,速度放在1/8秒还是1/16秒才能拍出人与车的轮廓不至于太模糊徒留一条色带难以凸显主题呢?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圈了,可我连参赛选手的特写都还没有拍呢!这时候才发现,挂多少个相机架多少镜头都没有用,就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再多选择,你只能抓住一个、把握住一个。




最终,我没有冒险选择突发的灵感,毕竟,我不是布列松。在第三圈勉强抓拍了几张赛手表情的那一刻,突然很没有自信,要成为摄影大师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过我并不遗憾。当我举起相机,发现比起车队,比赛,祁连县纯朴的人们,热情的志愿者,他们的笑容才是最值得保存的画面!
人群渐渐散去,隔离带也逐一撤离,下午一点多,所有道路都开放通行了!告别赛场的精彩画面,背起行囊,前方等待我的,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