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国当代青年,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能做什么?
把初心和使命刻在心里,才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她走进了日语考试的考场,她是我的日语老师,一个可爱又很有个性的老太太,她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经历这一切,理所当然有话语权。她在工厂当了几年工人再考的大学,一个没事就拿着书躲在角落看书不与人交流的姑娘,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和背后的闲话打量着这个不务正业的姑娘。二十四五岁考上了大学,机缘巧合的学了日语,她说大学时班里有两类人,一个是打小当过“小兵”的人,明显的学日语优势就是听力特别好,因为从小偷听日军各种情报耳朵特别好使,一种就是特别勤奋,拿着仅有的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她说为了多背一个日语单词在军训练习打枪时趴在地上拿着自制的小单词本“瞄一下枪眼背一个单词”;她说在当时学语言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有资格听收音机,尽管收音机的天线要靠班长移过来移过去,但在其他人眼里仍然是身为外语院学生的福利。是什么让她们那代人有如此强烈的非要读书的干劲,不走寻常路?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这么做”不管你是在读书或是在工厂,每个人都是认认真真,很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
初心和使命刻在心里,深入骨髓,融进血液,不需要刻意的去做,认真做着当下的事便成就了美好的未来。
把初心和使命刻在心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了大学之后经常被提到的话题“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回顾我们父母辈或者爷爷奶奶辈,他们的名字都赋予了很强的时代性男带有“华”女带有“花”,初步发展的中国在被一个一个国家所认同,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无疑经历了很多弯路和挫折,那个时代的青年呢?放眼望去人人穿着黑蓝灰色的服装,千人一面,万人一体,可他们为响应国家号召,能够真正的把民族复兴大任记在脑海不管能力学历只要你肯出力。反观现在,你可以说时代不同,但国家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可当代青年变了:变得更时髦了,能接触国内国外更多新鲜事物了,名字中所带有的寓意也是多种多样了,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觉得事不关己了。我如果能吃饱喝足养活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女生可以为了买一只在直播看到的心仪口红一个两个月节衣缩食,男生可以为一双限量版球鞋想方设法拿到钱,可有人为了买书这样么?你可以对着手机看着脑残解压视频哈哈大笑,你有多久没有因为一本经典书籍,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撩动心弦。我们的三观还在么?
努力的人在默默努力,迷茫的人在虚度光阴。人们逐渐开始趋于安稳,可是经历过波涛才会遇见真正的海洋。想想自己的初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的诞生又肩负着何种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