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潍坊,解放前称为潍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文化发达,一向是胶东交通军事重镇。现在,当你漫步街头,仍可以从街头酒馆、店铺的招牌上依稀看出往日的印记。
时过境迁,光阴荏苒,历史在册,记忆渐衰。
随着时光的推移,现代建筑取代了太多的古代建筑,高楼大厦取代了以前的亭台楼阁,碧瓦红墙。潍坊就如广大城市一样,历史的印记越来越少,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们的曾经,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今年暑假,有幸到潍坊学习,徜徉街头时,忽然发现新大陆般看到了平时不太注意的下水道井盖。之所以吸引我的目光,是因为这些井盖上烙下的年代。最早的有1967年的,50岁的高龄井盖。最年轻的有2014年的“小鲜肉”井盖。
这些井盖的年代久远,令人肃然起敬。看着这些普通又不平凡的井盖,内心深处竟然升腾起了一种情愫,一种对潍坊历史探究的好奇,一种对现代文明冲击城市文明的忧伤。
在离开潍坊几日之后,心中仍不能释怀,于是数次挤出零星的时间,百度相关资料,大脑思考提炼,力求能够将这些天来的思考予以梳理,以求内心的平静。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历史名城蕴含了无尽的沧海桑田,犹如树的年轮,记录了树成长的历程。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留住了遗迹就是留住了每座城市的“魂”!
但是我们有多少城市将文化遗产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和累赘,漠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片面追求新、奇、怪的建筑风格,大兴拆、盖、改之风,使城市建设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
每当讨论起这个话题,我们肯定总会以为这个命题太空、太大。空的没有办法着手,大的没有地方下手。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感觉,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端详一下这些井盖吧!
它们的光泽凝聚着岁月的沧桑,它们的铭号昭示着光阴的荏苒。它们无疑也代表一个时代,它们也代表着执政者的一种思想,让我们由衷地向建设局、自来水公司的历任领导们致敬,是他们为我们保留了这些时代的符号,美好的记忆,回忆的载体。
这些井盖来自于不同的时代,经过了不同人的抚摸与踩踏,见证了不同路人不同版本的故事,默默地存在着,好像生活中好多不被人感觉的“存在”一样。
这些井盖的存在无疑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
这些井盖的保留无疑就是执政者的一种素养!
这些井盖的作用无疑就是城市文明的一种纪念!
最后强调一句:不是所有的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这样年代久远的井盖的!
附图片:
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一下,感受一下它们走过的岁月。
1976年的井盖。1976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历史大转折的开始。那一年共和国的几位开创者相继离世,地震不断!

1976年的潍坊市百货大楼。如今大楼早已不在,而同岁的井盖却经历了四十一年的沧桑,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70年代潍坊的东风桥,想象一下,当时的路面上就铺着上图的井盖!







网友评论